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经营堂 > 正文

互联网媒体多形式全方位掘金南非世界杯

2010-06-09 16:14:06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视频加载中...

集中优势资源、上线原创内容、开展多元化营销……随着2010年南非世界杯开战进入倒计时,国内各大网站也迎来了世界杯时刻。业界分析,经过2006年德国世界杯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洗礼,加之首次视频世界杯所带来的机遇,中国互联网将会借此赛事迎来一次重大飞跃。

赛事转播成标配 各网站比拼内容策划

南非世界杯是国际足联第一次向互联网开放世界杯的全程直播。尽管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独霸直播权,但世界杯视频转播已成为各大门户网站及视频网站的标配,在同一起跑线上,如何打造内容的差异性、如何出位让众网站费尽心思。

新浪网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新浪网最大的亮点在于由名嘴黄健翔和李承鹏担任主持人的体育评论类脱口秀视频节目——《黄加李泡世界杯》,据悉,目前已经有150余家广播和地方卫视台与新浪网合作播出该档节目。新浪网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原创节目,这种探索将改变以往由电视媒体向互联网输出内容的赛事报道模式。

记者获悉,为创新世界杯报道,搜狐网此次将主打微博牌。据介绍,由搜狐博客总监赵牧、资深体育专栏作家方肇、电视剧版《杜拉拉升职记》男主角李光洁等近百人组成的搜狐微博军团将分批抵达南非,通过微博从不同角度发回南非世界杯开幕式、揭幕赛及探营世界杯参赛球队等独家内容;在世界杯期间搜狐微博将聚集崔永元、刘建宏、白岩松、贺炜等专家名嘴组成微博评球团对每一场赛事进行同步评球。此外,大批奔赴南非的华人网友自发组成的草根微博团队,也会在第一时间用微博的形式与网友分享赛场内外的精彩瞬间。“用微博报道,尽管内容采集不如记者专业,但其趣味性和独特视角更贴近网民。”赵牧说。

通过采访,记者了解到,大部分视频网站也都意识到还是要根据自身特点发挥交互性节目的优势。土豆网首席内容官蒋为民表示,土豆网会将规划的重点放到特色栏目中,此外,土豆映像节涌现出来的一大批播客也将受邀参与到2010年南非世界杯最前线。

世界杯的热火同样蔓延到SNS领域,据悉,在南非世界杯开战前,开心网将推出开心世界杯组件,与用户实时互动。

开展多元化营销 分食世界杯广告蛋糕

据了解,和2006年德国世界杯相比,网络视频的带宽环境有了很大改观,可以满足大量球迷的访问需求,视频网站经过几年的发展也日趋成熟。想要和电视直播竞争观众,也许互联网还没有十足的底气,但是借助世界杯的时机,通过和电视媒体及其他媒体的合作,实现资源的最大整合,为球迷提供多元化资讯,实现新闻报道内容以及观看模式多元化,进而实现广告模式的多元化,吸引广告客户投放广告,对互联网企业来说才是终极目的。

优酷网表示,目前通过与中国网络电视台、安徽卫视联合主办的全国牛人大赛以及其他世界杯视频节目的赞助与植入等形式,优酷网已经基本完成各类别的世界杯专署冠名、广告和活动方案的营销计划,广告售价比平时有所提高。“截至目前,优酷网世界杯视频内容的广告额已超千万元,收回成本不成问题。”优酷网相关负责人说。

据土豆网首席执行官王微介绍,土豆网的世界杯广告销售已超千万元,包括耐克、百事、哈啤、长城汽车、康佳等国内外知名品牌都已签约,其中不少板块在3个月前就被早早预订。王微表示,土豆网在世界杯营销方面也有不少创新,赛事期间的广告是按小时售卖,黄金时段的价格也比一般时段高出20%~30%,所有广告形式均是按照客户需求量身定做的。

而作为中国大陆地区世界杯独家新媒体转播机构的CNTV,更试图将南非世界杯打造成一场广告主的饕餮之宴。尽管对于具体数字及与广告主合作的细节,CNTV表示不方便透露,但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仅在广告模式上,CNTV就提供了视频前贴片15秒、视频前贴片10秒、视频暂停广告、视频走马灯广告等多种模式。

颠覆性模式 或开辟网媒发展新篇章

本届世界杯是全球首次通过新媒体进行完整直播,也是中国新媒体首次进行世界杯全程直播,业内人士分析,此次世界杯报道中最明显的信号就是互联网从传统媒体购买视频、图文的传统报道模式正在发生改变,中国的互联网正在走向成熟。

以新浪网的探索为例,首次实现了互联网从电视获取节目到互联网向电视输出节目的颠覆性转变。“之前的互联网向传统媒体购买内容,对内容进行包装,双方是比较单向的关系,而现在通过视频、微博等新技术、新媒体的运用,互联网媒体向传统媒体提供内容,并通过新媒体平台与网友互动,将双方的关系转变为双向的,甚至可以是多向的,在一个节目或者一个产品上产生网友、电视观众、平面媒体读者之间交叉互动,这是一个重大的飞跃。”互联网资深评论员刘兴亮说。

赵牧也向记者表示,无论从百年奥运的历史来看,还是从80年的世界杯历史来看,传播方式的每一个大变化都对这些运动的外在形态起到了明显的重塑作用。“在纸媒时代、广播时代、电视时代,我们是被动的读者、听众、观众。但在互联网时代,我们不但很方便地成为‘众议员’,还随时随地可能扮演媒体人的角色。随着互联网应用技术与产品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个人传播工具的不断出新和日益完善,将极大地改变我们对世界各种事物的认知途径和方式。”赵牧说。(中国新闻出版报 李淼 朱烨洋 曾革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