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佳作赏析 > 正文

中国互联网在规范中前行

2010-02-01 11:15:31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   
视频加载中...

中国网上交流充分而活跃

周久耕案、邓玉娇案、王帅帖案……这些热点事件的发起、进展始终离不开互联网上网民的充分参与和表达。这不仅见证了中国网民对公共事务的参与程度,同时也表明,中国互联网上有充分的表达、交流空间。

“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大幅提高的同时,网上交流也十分活跃。”中国社科院网络研究室主任闵大洪说,就网络互动空间来讲,中国现在有论坛上百万个、博客2亿多个,每6个中国人就拥有1个博客,网民每天新发布的博文超过400万篇,各类论坛每天新增的帖文更是难以计数。“如此规模庞大的互动,说明中国互联网上的信息交流是开放的、充分的,也是自由的。”

获取信息、发表评论、寻找朋友、交流情感、购物消费……中国网民的交流平台在不断增多,网上互动也已成为亿万网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除了网民的日常工作生活交流,网上官民互动也渐成新风。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考察人民日报社,来到人民网强国论坛,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2009年2月28日,温家宝总理做客新华网,就民生、反腐、医疗等内容与网友进行交流。在人民网的“地方领导留言板”上,已有近千位省级、副省级、地市级干部有了专属留言板,截至1月26日,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和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分别以“6279”和“2723”的留言数位列留言板前两位。

各级政府部门在制定公共政策的过程中,注重通过互联网征求民众意见。而每年“两会”期间,网友通过网络积极参政议政,还为网络带来了一个新词语——“网上两会”。“如果没有蓬勃发展且有着充分自由空间的互联网空间,没有网民对互联网的积极参与,没有开放、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是不可能有互联网企业在中国的勃兴的。”有业内人士如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