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点燃理论创新激情 本届新闻学术年会具有特殊的意义,不仅因为恰好是新华社第20届新闻学术年会,还因为恰逢新华社战略转型的关键一年,既可以看成是新华社新闻改革不断深化的缩影,也可以看成是2009年新闻事业的缩影。整个年会体现出全社同志热诚参与、论文视角更加开阔、论坛设置更加全面、深入探讨更见成效、主要领导更加重视的特点。 会场入口处摆放的本届年会论文摘要选编和新华社新闻研究所为年会精心准备的十多本理论研究成果,总是刚刚摆满就被一抢而空,成为寒冬里一道热烈的风景。尽管会务组体谅分社同志带着沉甸甸的会议资料回去有些辛苦,一再承诺会后给分社的同志邮寄回去,但不少同志还是不懔厚重宁可自己拎着才放心。这个小小的细节让我们真切地体味到大家对本届新闻学术年会提供的思想碰撞和理论滋养是多么如饥似渴。 实践的飞速发展和理论思维的活跃往往互为动力。仅从本届论文的选题和数量,就足以感受到新华社事业目不暇接的迅猛发展。本届年会共收到论文和论文提要410多篇,而5年前的第15届学术年会收到的论文是近200篇、10年前的第10届年会收到的论文是50多篇。也就是说,本届年会论文的数量是5年前的两倍、10年前的8倍,而且总体上呈现出开阔的视野和思路,给人扑面而来的印象是,新华社事业的发展正在最有力地呼唤着理论的创新。 2009年年会参加分论坛讨论的新华社领导之多,也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社领导对年会的重视同样反映出新华社全面推进战略转型对理论创新的热切需求,全社上下都渴望围绕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话题共商变局与对策。李从军同志率领社党组成员与年会代表进行了座谈,何平同志主持了座谈会,周锡生、周树春同志分别亲临有关分论坛参与研讨,鲁炜同志在出访非洲之前专门要求年会论坛里面要有一个信息和新华08事业发展的论坛,并希望把这个论坛留到他出访回来后再开。副总编辑夏林、彭树杰、吴锦才,总编室主任刘思扬、人事局局长刘伟、新闻研究所所长房方、新闻研究所副所长卓培荣等同志分别主持了开幕式和各个专题论坛的研讨。新上任的副总编辑王瑶同志把年会当成她了解新华社业务的宝贵机会,从始至终参加了年会。 本届年会一共分为6个论坛,包括 “主题论坛”“创意策划专题论坛”“智库建设研究专题论坛”“电视研究专题论坛” “信息业务专题论坛”和“青年论坛:我为战略转型献一策”。全社共有600多人参加了本届年会,其中有100多人次做了中心发言。与会人员中,既有出生于上个世纪20年代的老前辈,他们自称是“80后”,也有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80后青年,甚至有实习生。从与会同志的热忱投入可以看出新华社社党组提出的推进战略转型的战略决策已经在全社深入人心,大家对新华社战略发展都非常关心,很多同志提前做了广泛研究,搜集了很多材料。像智库建设专题论坛特意选了一个足以容纳80多人的大会议室,但还是有很多同志进来,不断增加椅子,最后甚至有不少站着听会的。像青年论坛,一看到与会人员发言热烈而时间有限,有不少同志急得直给主持人递条子、咬耳朵,一再强调自己会前作了精心准备,希望有机会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