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如果选择一个形容词来形容2009年的中国互联网传播景观,“沸腾的”最合适不过了。这不仅是指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造就的传播新形态,更指互联网对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带来的全面深刻的介入,特别是重大社会事件与互联网传播互动呈现出的活跃、强劲的态势。当这一切反映在学术研究中,就化作了学者的一本本专著,化作了硕士、博士生的一篇篇学位论文,化作了一次次学术研讨会、论坛的主题,化作了正在进行的一项项研究课题。
本文仅从以下三方面对2009年国内新媒体研究的情况做一简要的记录,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属个人观察,在信息和资料的收集上势必挂一漏万,望学界同仁看后补充、指正。
一、专著出版
在理论上丰富与深化网络传播研究,是国内学者始终的追求。年内有两本专著在这方面又有所新建树,一本是《网络传播学》(彭兰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出版),一本是《网络传播学导论》(赵志立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年2月出版)。黄鸣教授多年来专注数字艺术领域的研究,著作颇丰,2000年他又新出《新媒体与西方数码艺术理论》(学林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继续在这个领域有新的开拓。李大玖是一位有着在美国华文媒体工作多年背景的年轻学者,她投入巨大的精力完成了《海外网络媒体—— 跨文化语境》(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一书,这部研究海外华文网络媒体创业与发展史方面的专著,填补了华文网络媒体史研究领域的一个空白,中国新闻史研究泰斗方汉奇教授为之作序。涉及新媒体的经营管理,有以下三部著作:《网络媒体的经营管理》(匡文波著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新媒体经营》(高丽华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4月出版)、《新媒体:竞合与共赢》(李怀亮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 在手机媒体研究领域,继前两年的一些著作出版之后,亦有一本新的著作问世:《手机:个人移动新媒体》(田青毅、张小琴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在国家对新媒体监管领域,《中国数字媒体内容国家监管体系研究》(高钢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全面解析了这一主题的现状、变革及优化方向。《我们的防火墙——网络时代的表达与监管》(李永刚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分析了中国互联网中真实存在的一种技术形态。《网络战争——互联网改变世界简史》(东鸟著,九州出版社2009年5月出版)则以全景扫描的方式,记录、解析了互联网上的各种战争形态。互联网业界的关注点更多的集中在互联网产业发展及互联网经济领域,由互联网实验室编著的《第三浪—互联网未来与中国转型》(华文出版社2009年6月出版),将关注的目光投在中国下一个3亿网民的大市场上,并对于影响未来互联网发展的主要技术和应用进行了预言。《沸腾十五年——中国互联网1995-2009》(林军著,中信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记录了一批在中国互联网大潮中的弄潮儿及若干成功网站的成长案例。《正在爆发的互联网革命》(西门柳上、马国良、刘清华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则详细介绍了SNS(社会化网络)的起源和理论模型、SNS发展的三波浪潮,以及Facebook、Twitter、校内网、开心网和51等国内外各大主流SNS网站的发展历程和成功秘诀。涉及互联网企业文化、管理经验或媒体网站历史的著作则有:《李彦宏的百度世界》(程东升著,中信出版社2009年4月出版)、《壹百度》(朱光主编,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以及全面反映北京广播网八年历程的《e网情深》(李晓晖、陈博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
台港澳地区及外国的研究机构和学者对中国互联网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政府对互联网的管制;二是中国公民媒体的崛起及其在社会政治领域中发挥的作用。如2009年月香港出版了《草根不尽:华语地区独立媒体年报(2008/09)》,书中介绍了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和马来西亚四地公民媒体的发展状况。再如,陈婉莹(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总监)和钱钢(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中国传媒研究计划主任)主编、翟明磊(前南方都市报记者)编著的《中国猛博——新媒体时代的民间话语力量》(香港天地图书2009年10月出版),共记录了大陆17位著名博客在线上线下的活跃作为。
二、学术会议举办
2009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于11月20日到22日在北京市友谊宾馆召开,这是以国内学界为主的最重要的一年一度的新媒体研讨会。如果说,2008年由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承办的年会所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是将原来两个年会“合二为一”(注:该年会发端于2004年的“中国网络传播学年会”和“新媒体与新思维论坛(新新论坛)”,从2008年起,两个会议合并召开,名称改为"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那么,2009年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承办的本届年会则是在中国网络传播学会正式成立后的第一次年会,成为国内学界新媒体研究一个新出发点的标志。本次年会的主题为:媒介演变与社会发展,下设“网络群体性事件”、“新媒体与公民社会”、“网络舆论研究”、“新媒体实践与挑战(圆桌会议)”、“新媒体与社会交往”、“新媒体历史与发展”、“新媒体理论与方法”、“新媒体产业与市场”、“新媒体文化与艺术”等9个单元专场。年会之后,还举办了有众多业界高层参与的“媒介融合高峰论坛”。这次年会共收到学会会员和全国新闻传播院校师生投寄的论文约110篇,大会收录发言的论文56篇,录用率约为50%。作为年会正式出版的论文集,《中国网络传播研究》出版至第三辑(杜骏飞主编,巢乃鹏执行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内容为2008年年会精选的20篇论文。印刷的方式毕竟费时,值得称道的是,2009年会的组织者在逐一征询了参会代表的意见后,将同意刊发的发言视频、PPT、论文等,制作了专门的网页,供学界同仁浏览、下载,做到了学术信息和研究成果的及时共享。
http://www.tsjc.tsinghua.edu.cn/newmedia/index.htm
实际上,如今任何一次新闻传播学术研讨会,都少了新媒体这块内容。如9月18日至19日,国家985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和广东省高校重点研究基地“深圳大学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在深圳大学联合举办了“媒介化社会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会议认为,当今社会是一个高度媒介化的社会,而新媒体在社会媒介化的进程中发挥着全面而深远的影响。又如,10月30至31日,“2009中国传播学论坛暨第三届全球传播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全球传播论坛”这一关注前沿话题的国际性研讨会,自2007年起,每年举办一次,主题依次为“全球化背景下的新媒体传播:教育与研究”、“新媒体与社会变革”和“e社会传播:创新、合作与责任”,充分显示了新媒体所占的地位。
在民间自发组织的研讨会方面,最有代表性的是已连续举行了四年的中文网志年会,2009年11月7日至8日,在广东的连州举行了第五届年会,主题口号是“微动力,广天地”,旨在展望越来越微观的信息分享手段和管道。这一年会具有浓厚的草根性,因而也具有反叛主流的意味与风格,众多年轻的网上写手和技术高手投入其中,利用各种网络通讯和协作工具完成整个会议的准备、执行和后续传播过程。
三、课题研究
2009年新媒体研究的题项尽管十分多样化,但相对集中在:①网络舆情、网络舆论;②公民媒体;③社会化媒体;④手机媒体;⑤新媒体产业;⑥网络文化;⑦网络传播治理;⑧报刊、广电媒体与新媒体的关系等方面。例如,各地各部门对网络舆情的重视,在今年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因而促进了网络舆情的研究,一些院校甚至与企业牵手成立了专门研究机构,如2008年12月24日,中国人民大学和方正集团合建人大-方正舆情监测研究基地; 2009年1月10日,北京交通大学网络舆论安全研究中心正式挂牌成立;2009年7月2日,南京大学网络传播中心与谷尼国际软件(北京)有限公司合建南京大学谷尼舆情分析研究实验室。这些产学研机构定期发布网络舆情报告,研究网络舆情分析方法,改进网络舆情搜集质量。对新闻传播研究来说,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始终是研究的主要对象,近年来传统媒体数字化以及向新媒体领域进军,包括2009年报界提出的“全媒体”运作、年底中国国家网络电视台的开播等事件,业界的实践给学界不断提出了新的研究要求。
从国家带有导向性的研究项目的设置来看,在新闻传播学领域,新媒体课题所占比例已占到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如在社科基金项目中:
2010年 新闻传播学项目共36项 其中新媒体9项 占25%
2009年 新闻传播学项目共48项 其中新媒体11项 占23%
2008年 新闻传播学项目共41项 其中新媒体10项 占24%
近年来,新媒体研究更不断跻身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如2009年底确定的重大项目共有
两个方向:中国媒体传播能力建设战略研究和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究。据2010年1月4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发布的《200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标课题公示名单》显示,最后有三项中标,其中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究就占了两项。
又如,在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中,新闻学与传播学门类下共批复74个项目,占整个社科项目的2.5%。其中涉及新媒体研究的24项,占新闻学与传播学的32.4%,数量占据首位。
新媒体研究在整个新闻传播研究中已占有重要地位和比例,但必须看到,这一分支建立的时间毕竟很短,学术积累的厚度和学术创新的能力仍然有限。2009年的新媒体研究不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有新的拓展,但必须看到,影响重大的研究成果依旧稀缺。如今,学术界的一个特点是,做研究就是做课题(即项目),重要的是拿到项目,至于拿到项目后,课题完成的质量、课题完成后的效益则似乎不那么在乎。尤其是一些人同时拿到来自不同方面的多种类别的项目,更是很难保证完成的时间和质量。11月22日,新媒体传播学年会结束当天,一位外地与会学者写下了一篇博客《调适与调整——在京所思》,表示要重新审视和调整自己的专业研究进路,要文中写道:“学术调适主要是顶住与抵制一些诱惑,在学术研究中持之以恒地走‘专业’之路,而不是‘杂业’路。反思当前我手上主持或参与的形形色色所谓的课题,横向的、纵向的,整个一杂货铺,琳琅满目。这将制约我在专业方向上走得更深、更远。”这一反思或许对所有的学者都有启示意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