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网络民意已接近现实民意 应对网络舆情考验政府智慧 主持人:该如何对待网络舆论中的虚假、谣言和非理性成分? 何加正: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网考察时说到,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感到,互联网作为民意表达的一个场所,其中不可避免会掺杂一些不实的、过分的、情绪化的东西,这是它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但总体上,网上所反映的问题中,多数事实还是存在的。那些完全编造出来的谣言,或者故意制造出的热点是少数。 所以,我们对网络舆论要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应对网络热点舆情,这对政府部门来说是一个考验,对我们办网的人也是一个考验。 主持人:网络舆论又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现实民意呢? 喻国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时候,网络在国内还是一个比较时尚、前卫的媒体形式,年轻人参与居多。但近些年来,我国的网络普及率不断提高。根据2009年的统计数字,网民在中国人口当中所占的比例已达26%到27%。如果把互联网视为一个媒体,它在人口中的覆盖量已经达到了主流媒体的标准。现在网民的平均年龄和我国居民的平均年龄越来越接近,这说明网民的成分、构成跟居民的总体结构越来越接近。网络民意虽然不能和现实民意完全挂钩,但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成为现实民意的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