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 正文

记者再走长征路:长征精神 激励前行

2019-08-20 15:19:35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 董洪亮 付 文 银 燕 王锦涛   

鱼水情谊深,红军得补给

在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尼傲乡尼傲村,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1936年8月底,由于江桥被国民党军拆毁,红四方面军某部被困在尼傲村白龙江桥头。尼傲村派出30多名群众,帮助红军砍伐木料、修建桥墩。不到一天工夫,新桥便横亘两岸。红军指挥员如约拿出5条长枪、100块银元答谢。

看到红军如此有信义,尼傲村藏族群众坚决不收银元,但红军一再坚持要他们收下。深受感动的藏族群众,纷纷拿出自家的炒面、酥油和熏肉送给红军。第二天一早,该村群众夹道欢送红军。头人还派了3名青年做向导,把红军一直送到哈达铺后才返回。

陇南市宕昌县哈达铺镇是商贸重镇,自明代开始,就以富甲一方闻名。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讲解员卯晓琴说,当时的哈达铺镇光商号就有800多家,为刚经历腊子口恶战的红军提供了养精蓄锐的充足条件。20万斤粮食、2万斤食盐、7000双布鞋……在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内,一张《哈达铺1935年9月支援红一方面军物资统计》表,引来许多参观者驻足。杨成武将军在《忆长征》一书中说,“哈达铺休整是红军长征路上名副其实的加油站”。

1986年10月,会宁在大墩梁修建了红军烈士纪念碑和烈士陵园。“每到清明等节日,都会有许多人自发来祭奠扫墓。”村民何孝祖自愿为烈士墓种树、扫墓已有30多年,“他们也都是别人的孩子,是为了部队和老百姓牺牲的,我要把他们的故事一直讲下去。”

再走长征路,脚步不停歇

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伏晓春说,红军一路上翻雪山过草地,所完成的两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英雄壮举,经受了严峻考验。

为什么这样的一支队伍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长征的途中,常常有流血和牺牲。在腊子口战役中壮烈牺牲的苗族小战士,至今没有查到姓名。这样的无名英雄,在长征中成千上万。是什么支撑着这些红军将士?

再走长征路上,我们一路走来,一路寻找答案。

“红军将士在自己生活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仍拿出一部分粮款救济穷人。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买商人的东西,按价付款。红军住在群众家里,每天坚持给房东担水、推磨,打扫道路和院子。他们还把从土豪劣绅那里没收来的粮食分给穷苦老百姓。”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里,原馆长杜永胜介绍说,百姓很快发现,这支军队和国民党军队不一样。红军是为了人民利益而战,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初心如磐、使命在肩,这样的队伍一定能够打胜仗。“长征胜利了,革命力量实现了大团结,但红军的脚步没有停歇,共产党人的脚步永不停息。”伏晓春说。

长征,永远值得被铭记,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人民也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英雄。

自2006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开馆以来,来此参观的有1000多万人次,2万多个团队的党员、干部前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