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评委有话说 | 视野 细节 句式——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文字消息和通讯作品的特色 编者按: 2017年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报送工作正在进行中。那么,应该报送什么样的作品参评?什么样的作品能够经过层层筛选和严格审核脱颖而出?今天起,我们陆续邀请2016年中国新闻奖的评委分别分析各主要参评项目获奖作品的特色,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国新闻奖的评选标准和导向。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评委、湖北省记协副主席许万全分析了文字消息和通讯获奖作品的特色。 什么样的作品才算优秀? 习近平总书记在“2·19”讲话中指出:“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不断提高能力和水平。”“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一门科学,必须按规律办事。时度效是检验新闻舆论工作水平的标尺。”评选时,评委们一致认为,获中国新闻奖特别奖和一等奖的作品,必须体现新闻传播规律,既要“顶天立地”,又要有鲜明特色或创新表达。“顶天”就是指紧扣中央精神,“立地”则是指接地气、冒热气的真新闻;鲜明特色或创新表达则是在文风和写作上的要求。 从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看,我认为,优秀的新闻作品至少应该有宽阔的视野、生动的细节、简短的句式。 视野宽阔 增强作品影响力 特别奖《胜利的号角和平的宣示》是新华社报道2015年“九三”大阅兵的稿件。“九三”大阅兵是我国首次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为主题举行的阅兵,也是习近平主席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检阅我们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国内外舆论高度关注,媒体竞争空前激烈。新华社在报道这一重大事件时,没有停留在阅兵现场的描写上就事论事,而是以宽阔的历史视野,将现实与历史交融起来,写得气势恢宏,既有强烈的现场感,又有厚重的历史感,充分展示了人民军队威武之师的良好形象,也表达了中国人民不忘历史、捍卫和平的坚定决心。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检阅受阅部队。 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 习近平总书记在“2·19”讲话中指出,“思想高度决定报道深度”。《胜利的号角和平的宣示》以四个排比句式的运用,将阅兵现场与我军成长壮大历史交融起来,既增加了报道的历史厚重感,又增强了文章的美感和韵律感,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震撼力,让人读后久久难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