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传媒动向 > 正文

抗战记者:铁血文章传千古 九死一生为国家 图

2014-09-03 14:34:45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郑德金 何晏  
视频加载中...

李峰:留下人民抗战历史画面

□郑德金 何晏

  李峰介绍当年拍摄《切断敌人的供给线》情景。王中兴 摄

有这样一张拍摄于抗日战争时期的照片:漆黑的夜幕中,一双双明亮的眼睛注视着前方,一个个壮实的肩膀扛起铁轨,长长的铁路在民兵的手抬肩扛下离地而翻。摄影家称这张照片是“文献性”作品,军事学者把它看作是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实践的“化石”。这张战地摄影作品——《切断敌人的供给线》的作者是新华社记者李峰。李峰从事新闻工作50多年,他的《中国第一根无缝钢管诞生了》《“一厘钱”精神》等作品深受读者称赞。

谈到那张篇名作——《切断敌人的供给线》,李峰至今仍记忆犹新。那是一个夏夜。他作为敌后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的摄影工作者,跟随一个团的部队,向敌占区山西省忻州南边的铁路沿线进发。这次军事行动的任务是破坏日军的供给线,扩大解放区。

为了防止事先被敌人发现部队的行动,李峰随部队日宿夜行。部队部署完毕以后,民兵用仅有的两把土造的大铁钳子,在一处拧开铁轨上的道钉。然后,指挥员用有力而又压到最低的声音,喊着齐心协力的号子:“一、二、三!一、二、三!”

为了尽可能不让敌人发觉,指挥员同李峰商量好,在完成破路任务的最后时刻再拍照。指挥员还特别告诉民工,要给他们照相,照相时的“火光”是自己人点的,不是敌人打来的,不要惊慌,不能乱跑。这种思想工作非常起作用,因为民兵都是老百姓,从来没见过镁光。

拍摄那张照片时,李峰得到了那支部队的团政治处主任林真同志的协助。李峰说:“我和他约定,我喊‘一二’,打开相机快门,他划火柴,点燃闪光灯上的镁光粉。就这样,镁光粉在黑夜里突然闪射出一片白光,那铁路大翻身的生动场面,就被拍进了我的镜头。这时,指挥员立即发出了撤退命令。我们跑步刚刚撤离现场,敌人的炮弹就对着闪射镁光的地方打来。有的战士诙谐地说:‘这是敌人欢送我们的礼炮。’”

李峰说,当时拍摄这张照片的时候,根本没有一点拍摄“名作”的念头,因为这的确是他生活在前线碰上的镜头。那时,他这个毛头小伙子,只是觉得老百姓能让敌人运兵运军火的铁路打滚,这种场面太出奇、太壮观、太伟大了。所以他不怕冒任何危险,一定要抓住这个历史的瞬间。

拍完这张照片以后,李峰便把底片交给了组织。新中国成立以后,这幅照片第一次在全国性画报上发表。

更多>>传媒聚焦
更多>>图说传媒
更多>>佳作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