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传媒人物 > 正文

传奇女记者胡济邦:二战期间中国唯一驻苏战地记者

2016-08-04 10:35:10  来源: 中国记协网  作者:   
视频加载中...

作为胡济邦在人民日报工作期间的同事,我很为她感到骄傲,同时也觉得应该写点什么,缅怀这位20年前已经作古的前辈记者。

1967年秋,我被分配到人民日报社国际部。不几天,就听说部里有位叫胡济邦的奇特人物:30年代初加入共产党,在国民党政府驻苏联大使馆任专员和《中苏文化》杂志记者13年,因此丢了党籍;新中国成立后她重新入党的介绍人之一据说是李克农上将,与时任大使后来当上台湾“外交部长”的傅秉常关系不寻常,同时受到斯大林亲自表扬……不久后,我有机会查阅胡济邦厚厚的档案和有关材料,才知道她的“政治之复杂、经历之传奇”远超出局外人的想象。

现在看,作为新闻记者,胡济邦在那个时代所拥有的三个“唯一”,可以说任何中国记者乃至外国记者都难以望其项背。

1 唯一全程目睹和报道苏联卫国战争的中国记者

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列宁格勒保卫战等重大战役的战场,都可以看到胡济邦活跃的身影。看看她写出的报道题目,就足以令人肃然起敬:《莫斯科大会战》《列宁格勒的九百个日日夜夜》《解围前的列宁格勒》《解放后的斯大林格勒》《庆祝全民胜利中的莫斯科》……

▲1945年,前苏联莫斯科中华民国驻苏联大使馆,时任大使馆新闻专员兼《中苏文化》杂志驻苏记者的胡济邦。

胡济邦的战地通讯现场感很强,读后令人如亲临其境,深受感染。在《莫斯科保卫战》一文中,她写道:“德军集中百万以上的精锐部队对莫斯科实施‘台风’行动,飞机狂轰滥炸,扔下的炸弹像秋天落叶一样多,上千架飞机,每天有200架轮番攻击和轰炸……”1945年5月9日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胡济邦在《庆祝全民胜利中的莫斯科》通讯中,抓住了这样的镜头:“在高尔基大街,一位空军英雄被十几位女学生用鲜花包围。在基洛夫大街,一位中年妇女紧紧拥抱着一位炮兵少校不放,说她有三个孩子,和他一样的年纪,穿着一样的炮兵制服,四年不见了,没有消息!……”

  ▲胡济邦在伏尔加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