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 传媒评论 > 正文

话血脉相连同胞情 谋风雨同舟发展路

2022-07-25 10:41:17    来源:    作者: 隋明照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一曲寄托香港赤子心的歌曲《东方之珠》,在回归之日,被不断传唱。今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的日子,中央级媒体通过推出特刊、系列报道、融媒体产品等多种形式梳理香港回归祖国后与内地携手发展的历程,各家媒体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关注的重点以不同角度进行呈现,涌现了大量优秀作品。

量:大量报道烘托喜庆气氛

6月30日至7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香港,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并视察香港。各媒体对此跟踪报道,将庆祝的氛围推向高潮。

在新闻报道推出的同时,一些媒体还呈现了自己提前策划的专版、特刊、网站专题页等。

《人民日报》7月1日推出4个版的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特刊,回顾香港回归祖国以来的大事,阐述“一国两制”方针的成功实践,邀请香港人讲述变迁故事,并通过历史照片烘托喜庆的庆祝氛围。人民日报社新媒体端则在回归日的前一周就陆续推出多个以香港发展与香港文化为主题的融媒体作品。

新华网推出的专题页内容丰富,其中最亮眼的是新华社独家策划的多支原创MV作品,如《你好香港》《维港的夜晚》《同心圆》,MV的录制邀请了香港与内地歌手一起,共同唱响祝福香港的旋律。

同样围绕歌曲主题表达祝福的还有《中国纪检监察报》,7月1日,该报的《文化周刊》刊登《同唱中国心——香港经典乐曲中的家国情怀》一文,文中提到了《万里长城永不倒》《铁血丹心》《沧海一声笑》《一起走过的日子》等经典乐曲的创作故事,并总结出核心观点:“香港影视乐曲能够在华语圈广泛传播并经久不衰的,往往都有着中华文化的底色,因为与生俱来的这种底色,让五湖四海的华夏儿女听到音符的律动后,会立刻涌起任谁也割舍不断的家国情。”

用数据量化呈现发展的成绩,这是媒体常用的表现形式。《人民政协报》对于数据的呈现更深一步,7月1日,《人民政协报》推出4个版的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特别报道,其中用一个整版呈现了“数说香港 委员道来”的主题,通过政协委员述说数据内涵,与单纯罗列数字相比,更能让读者读懂数字变迁背后的深刻意义。而且,这一版上列举的数据来自香港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包括选举制度、国际金融、国际航运、国际贸易、创新科技、法律服务、文化艺术交流、与祖国内地的联系共8个方面,可以说囊括了香港社会发展的关键,同时其呈现的数据简明扼要又能十分具体地反映主题。比如在“数”说与祖国内地的联系方面,文中列举的数据是内地企业目前供应了香港逾90%的活猪活牛、70%的鲜活禽畜,同时每一组数据编者还邀请了相应领域的知名政协委员进行解读。数据呈现加上解读的呈现方式,让整个版面内容丰富、“干货”满满,同时又十分好读。

2017年,24名在港两院院士给习近平主席写信,表达报效祖国的迫切愿望和发展创新科技的巨大热情。《科技日报》7月1日推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专版,关注“香港科技力量”这一主题。专版稿件通过两组数据展现国家对于香港在科研经费和人才交流等方面的支持,并呈现了两位受益于香港与内地科技交流发展的人物故事,整版稿件点面结合,主题突出。比如,介绍正在香港大学做香江学者的朱特的故事时,受访人点出了香港与内地在其研究领域各自拥有的优势,三言两语就让读者体会到内地与香港进行科技交流对于科技人才成长的益处。可以说,这组报道的内容呈现了科技的力量,其效果则展现了新闻报道的力量——让读者感受到祖国对于香港科技发展实实在在的支持以及合作沟通带来的多重益处。

亮:亮眼策划深情讲述发展故事

在《人民政协报》推出的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特别报道中,其中一个整版的“我们25岁啦”的策划十分亮眼,其呈现了5个1997年出生的香港青年的成长故事。

这5个青年都有在国外求学或者生活的经历,最后都选择回到中国,展现出伟大祖国的吸引力。文中还提到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在2008年时到北京看奥运会、见证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的经历。策划者让他们讲述自己成长、成才并乐于传播中国文化的故事,呈现出了香港朝气蓬勃、既有国际化视野又有自己文化底蕴的自信状态。可以说,让5名“回归宝宝”所讲述的自己成长的故事,也折射出了香港回归祖国后稳步成长与发展的历程,这一策划十分精妙,故事性强,十分好读。

值得一提的是,人民政协报社还策划了“委员话香江”系列文字报道以及“委员带你游香港”视频报道,充分发挥自身熟悉港区政协委员的优势,为读者呈现多元、真实的香港。

持续关注国家建设发展中的女性力量,这是《中国妇女报》的专长。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前夕,《中国妇女报》推出系列报道,讲述香港女性以及为了香港发展而奋斗的女性故事。采访对象有在深圳前海梦工场创业的香港女青年,感受到深圳前海基地在政策制定、智力支持、资源对接等方面给予女性创业团队的支持;还有从香港第一代小学生升旗手到升旗队老师的邱瑞虹,在一次次将国旗升起的过程中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感情……

香港与内地唇齿相依,香港与祖国共谋发展。7月2日刊发的通讯《回归祖国25年,听她们讲述香江故事》中,采访了到贵州建设鲜花基地帮助贫困户脱贫的香港“90后”女青年梁安莉,也采访了从事生物科技研究的香港大学副教授朱华晨以及港区妇联代表联谊会副会长、广东省妇联兼职副主席何超蕸等人,她们在促进交流、脱贫攻坚、科技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女性“半边天”的作用,她们的故事中也处处体现着香港与内地交流的影子,国家发展对个人成长的助力,以及融合交流对市场环境的活跃作用等。

靓:靓丽设计展现浓郁港风港韵

明媚的紫荆花、鲜艳的五星红旗,纸媒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的报道中,具有浓郁香港特色的标志性元素尽显港风港韵。经典的香港影视作品、歌曲甚至穿搭,成为香港与内地居民共同的难忘记忆,而这一文化背景,在新媒体策划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手绘经典港片!一起重温记忆中的港味》是人民日报社推出的新媒体策划,视频中呈现了20余部经典港片中的经典台词,如《喜剧之王》中的“其实我是个演员”;《花样年华》中“如果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一起走”……这一策划的精致之处在于并没有简单剪辑原片,而是选用统一的有年代感的褐色色调,用手绘方式进行二次创作再现,而且转场都经过精心设计,避免了画面的跳跃性,从而让不到两分钟的视频在保持快节奏的同时不失连贯性。人民日报社推出的另一个新媒体策划也有着浓郁港味,《香港传奇:1997—2022,我们一起走过》实际上是香港回归大事记,制作者将画面设置成了颇具年代感的老电影画面,背景音乐也是耳熟能详的粤语歌《真的爱你》,很容易让读者产生代入感。

中国日报社推出的《提起香港,你会想起哪首经典歌曲》活泼有趣,主持人对经典香港歌曲的故事娓娓道来,配上有趣的漫画,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唤起对于香港的记忆。

血脉相连,文化同根,这是香港与内地连接的天然纽带;精诚合作,共谋发展,这是香港与内地共同的愿景。通过媒体亮眼的策划、靓丽的呈现,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的气氛被推向高潮,读者的共同记忆被唤醒,同胞手足携手发展的故事感人至深,一系列走心又暖心的报道,让读者坚信香港的明天会更好。(记者 隋明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