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 媒体融合 > 正文

发挥教育专业媒体在舆论场中的旗帜效应

2021-09-09 11:57:17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 陈宁一   

教育舆论是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区别于其他领域的舆论工作而有其特殊性。它既承担提供信息、交互信息的传播功能,也承担立德树人、培育人才的教育功能。为此,要推动教育专业传媒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必须从思想上深刻认识“以教立媒、以媒促教”的辩证关系,充分发挥教育专业媒体在舆论场中的旗帜效应。

以教立媒,服务有“三为”

在激烈的媒体市场竞争环境中,坚守初心使命,深耕教育领域,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是教育专业媒体立身和发展之根本。

为教育的改革发展服务

浙江是全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窗口”,教育新闻舆论工作也应走在前列。总社始终遵循党的教育方针,服务浙江教育工作大局,抓住主线、周密策划、层层推进、多维展示,抢占舆论宣传的制高点。

以浙江教育现代化系列报道为例。2019年,浙江提出到2022年在全国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总社认真学习政策精神,做好顶层设计,多部门联动策划,点面结合,持续推进报道。《浙江教育报》发表综述若干篇,同步刊发系列评论员文章。邀请11个地市的教育局长撰写笔谈,推出浙江教育现代化“1+1”巡回报道。在浙江省专业报名专栏《前沿观察》呈现专家观点,在《基层教育》版上适时刊发学校探索等。“教育之江”公众号策划了“教育现代化,浙江亮答卷”系列报道,总社还参与制作了两部反映浙江教育现代化进程的纪录片,在全国性会议上展播。整体来看,浙江教育现代化系列报道历时长、力度大、质量高、反响好,实现了新闻舆论宣传“统一思想,推进工作,总结经验”的三位一体。

浙江出经验,地方有探索。总社致力于服务浙江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建立了下基层、走学校、访师生的常态化工作机制,以及社领导牵头的蹲点调研机制,找题材、抓活鱼、解难题。通过整合省内外媒体平台资源、系统内教育专业资源,既做地方教育的见证者、记录者,也成了他们事业的推动者和守望者。

为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发展服务

教师是一个学习群体,对学习内容的政治性、专业性、知识性有着严格的要求。教师是一个专业群体,需要获得专业支持和展示舞台。教师也是一个人文群体,需要全社会的尊重与关爱。

总社以服务教师的素养发展为宗旨。在学习服务上,从海量信息中甄选出优质内容,经专业加工后,在报、刊、网、微等多个端口向教师推送。既有时新的权威发布、教育动态,又有深度的课堂案例、教育叙事。

在专业服务上,充分利用媒体的平台优势,整合各种资源为教师搭台唱戏。整合行政资源,开展浙江教育年度新闻人物和浙江教育年度影响力人物评选,在浙江教师中找典型、树典型、学典型。整合媒体资源,开展中国长三角校长高峰论坛、“浙派教师”媒体推介活动等,让更多浙江的名师名校长走向全国。

在人文服务上,坚守教师立场,打造“精神花园”,做教师最信得过的媒体朋友。开设报纸专栏和评论员公众号,为教育正名,坚决抵制社会上对教育和教师误读误解的声音。开放“教师话坊”网络论坛,有话想说的教师可以在此聊聊家常,直抒胸臆。常年策划展示“教师好形象,教育正能量”的主题活动。

为广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也是阅读关键期。面向青少年的精神文化产品必然会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深远影响。总社主办的青少年期刊,覆盖从幼儿园到大学的阅读人群,必须以立德树人为第一标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要导向,以五育并举为具体抓手。

在内容端,重视重大主题策划,向青少年提供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总社推出战疫选题,下属各杂志社及时调整编辑计划,向青少年传递党和政府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中学生天地》策划《静候春至》《不“疫”样的长大》等文章,记录中学生经历疫情时的成长感悟和积极思考;《小学生时代》开设《时代英雄》栏目,邀请名家、孩子在家创作海报、诗歌、绘画,推出《为什么不能出门》等新媒体作品,创编《病毒防范歌》。

在产品端,把握学生生命成长的轨迹,立足德智体美劳的媒体表达,刊物也在不断演进和裂变。《小学生时代》开辟了浙江小学生的美育新阵地“快乐美术版”,举办“漂流的绘本馆”等活动,引领高质量的少儿阅读。《中学生天地》的“真人图书馆”、新锐写手大赛、社会创新挑战赛、学生书画大赛等,为不同兴趣特长的中学生提供了展示青春的舞台。

以媒促教,实践有“三为”

以教立媒,回答了“为谁办”的问题。以媒促教,就要解决“怎样办”的问题。近些年,媒体竞争日趋剧烈。在此背景下,总社不变的是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紧扣教育的工作大局,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服务师生的健康成长。变的是,以内生属性为逻辑起点,通过建立、完善、创新各类机制,提高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竞争力,为教育事业的新发展贡献媒体力量。

教育属性为本,完善办社机制

工作机制上提高系统性。加强通讯员队伍建设,完善采编人员地区联系人制度,抓住地方教育宣传的第一触点。建立各类基地学校、小记者站、文学社等,为办刊提供素材,为用刊树立典型。在总社内部,常年开展中层干部读书会、季度工作座谈会,在业务部门、行政部门、经营部门中达成了“站位教育谈工作”的共识。

采编机制上突出教育性。传播性重在快速生成,教育性则重在循序渐进。以媒促教下的采编工作,不再是简单的一次策划或者一篇报道,更要探索发现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例如《中学生天地》杂志社调研发现高中生面临职业生涯规划困扰后,开设《职场故事》栏目介绍职业人的职场经历,一经登出大受学生欢迎。此后,杂志社又策划了“新青年·真人图书馆”公益项目,邀请职场人士进校园与学生面对面,参与交流学生近万人。

人才机制上增强复合性。总社始终强调传媒与教育的“专业交叉”,尤其是青年采编人员多出自新闻专业的背景下,应不断加强教育专业的培育和提升。鼓励采编人员义务到教育局做媒体顾问,到高校担任客座教授,到基层学校挂职副校长,深度体验一线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升人才的复合性能力。

传媒属性为用,创新融合机制

形成教育宣传的主流舆论导向,为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升媒体传播力是重中之重。面临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考”,总社从需求端出发构建全新的融媒体矩阵,创新融合机制,激活传媒属性。

一是媒体从平台转化升级到生态互融。目前建成了浙江教育融媒体中心,拥有教育媒体大数据库以及教育舆情监测、选题策划分析、采编发协同指挥、传播分析评测平台等“一库四平台”,探索“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运营模式,被教育部列为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

二是期刊从平面阅读升级到“转场”阅读。运用动画、直播、H5等青少年爱看、爱传的技术手段,孵化新的项目和活动,为读者提供立体化、多层次的阅读体验。例如《小学生时代》“M豆”IP自2016年起开始运作,前期通过LOGO形象设计大赛、“M豆”原创手工绘本大赛、“M豆”悦读会等环环相扣的主题活动,在读者心中强势植入品牌。

公益属性为责,坚持事业机制

教育事业有着公益属性,教育媒体必须始终紧握一根准绳——经济效益不能凌驾于社会效益之上,要充分彰显事业的公益属性。总社面向灾区、薄弱地区,常年开展资助结对活动,有的老党员捐出了几十万元的善款。面向农村学校、农村孩子,组织名师义务送教下乡活动,把城里的优质课搬进农村课堂。面向广大学生阅读爱好者,实施“千百工程”共建校园阅读基地公益活动,5年时间出资1000万元,为100所学校改善学校的阅览室,添置合适的图书。还有高校招生大型义务咨询活动,校园图书漂流等活动在师生中产生了广泛影响。同时,我们坚决从维护师生的利益出发,有损教育形象的营销不做,违背教育导向的广告不接,伤害学生利益的活动不搞。

(作者陈宁一系浙江教育报刊总社社长、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