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 聚焦 > 正文

平凡人出镜 “轻量感”讲述

2021-08-17 12:11:41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 隋明照   

光明日报社推出《说说我家的小康故事》专栏

平凡人出镜 “轻量感”讲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国,老百姓的日子到底过得怎么样?大家是如何致富奔小康的呢?《光明日报》推出《说说我家的小康故事》专栏,每篇通过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小切口呈现中国百姓的生活变化,管中窥豹,可读性很强。光明网又以“有声手账”方式进行创新呈现,很好地体现了光明日报社综合运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一鱼多吃”的能力。

视野开阔呈现多样小康路

7月8日,《光明日报》头版开设了新专栏《说说我家的小康故事》,在开栏的话中,编者说:“如今,从南国到北疆,从城市到乡村,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温暖幸福的小康故事,俯拾皆是!小康,是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是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是身心愉悦、精神富足,也是我们身边触手可及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最后的呈现效果看,这个专栏确实如同开栏的话中所说的一样,站在中央媒体的视角,展现了来自祖国各地的故事。

在这一专栏中,故事的主人公们踏上小康之路的途径各不相同,发挥的价值也不尽相同。读者可以看到守护雪域边陲的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央宗一家的故事,也可以看到义务照看来穗务工人员子女的广州市黄埔区青年志愿者协会金雁服务队的好人好事;既可以从福建漳州东山县“80后”返乡创业女青年叶婧的身上看到年青一代守护故乡传统手艺的选择,也很容易被浙江省宁海县98岁“功夫奶奶”张荷仙的精气神所感染。

浏览这些故事的过程中可以发现,策划者并没有把选题范围局限于欠发达地区的脱贫故事上,而是综合呈现了城市与乡村、年轻人与年长者、传统与新兴产业的故事。这样的选题思路,拓展了故事的类型,让读者能看到多种多样的故事,而且这些故事平实动人,让读者不禁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容易让不同地区的读者都产生感同身受的感觉。更重要的是,这样的选题也体现出策划者对于“小康社会”的理解,即小康不只是让贫困者富起来,也要让百姓的生活更加丰富和便利,文化更加繁荣,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一起充实起来。

“有声手账”突出故事重点

《说说我家的小康故事》在新媒体呈现方面推出了颇有新意的做法——“有声手账”。“手账”的概念源于日本,指的是经常带在身边,记载生活小事、未来计划的记事本。如今,做手账在年轻人中十分流行,手账已经不仅仅是记事本、备忘录,年轻人还会用精美的彩笔、贴纸进行装饰,作为生活和心情的记录。“有声手账”的概念听起来十分新奇,因为手账通常是纸质的,何来“有声”呢?

光明网策划的“有声手账”新媒体产品是将文字版的小康故事用视频呈现,其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笔记本做背景,将文字讲述与图片、视频结合,每个视频时长通常是两分多钟。巧妙的是,视频沿用了文字版报道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讲述的故事也确实非常生活化,这几个特点都非常符合“手账”的特征,策划者将视频定位为“有声手账”并不是在“玩概念”。

文字所不能呈现的信息,在视频中得到了很好的补充,比如“有声手账”的视频中呈现了98岁“功夫奶奶”练武的风采,让人非常直观地感受到了人物的生活状态。

用“有声手账”形式讲述小康故事的视频,在网站、微信、微博等不同平台进行了呈现,编者根据不同平台的特点进行了调整,比如微博的文案对介绍部分进行了重新编辑,用100多字简要概括了主人公的故事。

《说说我家的小康故事》栏目的故事,无论是用文字还是视频,都采用了十分“轻量感”的讲述方式,读者阅读一个故事的时间不超过5分钟。然而从呈现效果来看,这样的呈现并没有减轻故事的分量,反而让读者能在短时间内了解故事重点,多个故事累积起来,由点连成线,小康社会变得现实而感人。(记者 隋明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