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 媒体融合 > 正文

川渝两台联合推出大型系列电视专题片 《奔腾之歌——重走成渝线》

2021-07-14 18:09:07    来源: 中国记协网   作者: 朱丹、薛怀刚、易思岚   

6月20日至27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联合重庆广电集团(总台)共同策划制作的8集系列电视专题片《奔腾之歌——重走成渝线》同步在四川卫视、重庆卫视晚间黄金时段播出。

该系列专题片聚焦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以历史视野、现实眼光、场景化叙事、故事化表达,回望成渝铁路建设发展历程,讲述典型故事,传承筑路精神,以“有形”的路看“无形”的路,于集体记忆深处砥砺初心使命,于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坚定“四个自信”。除了在两大卫视晚间黄金时段播出外,该系列专题片及数十条衍生短视频还同时在《四川观察》《第1眼新闻》双端上线,并通过头条、微博等社交媒体向全网推送,相关内容被10余家主流平台首页首屏热推,用户评价正向、话题丰富、传播数据亮眼,全网总阅读量突破7000万。

回望壮阔历程,凝聚奋进力量,川渝两台紧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在特色选题和影像叙事上协同发力,为全国观众网友献上了一份匠心之作、诚意之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庄严献礼。

献礼华诞,映照初心,川渝两台共唱“奔腾之歌”

202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日,也是成渝铁路建成通车69周年纪念日。历史将7月1日赋予成渝铁路,就将它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作为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不仅在中国铁路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更是承载着老一辈共产党人的信念与担当,见证着时代变迁与历史传承。如今,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饱含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成渝地区的深切关怀和殷殷重托,为新时代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擘画了美好蓝图。这是成渝地区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迎来的新的重大机遇。

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主题融为一体,《奔腾之歌——重走成渝线》系列专题片共拍摄制作8集,每集时长30分钟,于6月20日至27日在四川卫视、重庆卫视同步播出。该系列专题片既有对历史印记的寻访回顾,又有对现实发展的观照。主创团队用寻访串联起历史与现实,寻访与成渝铁路历史相关的人物故事,寻访成渝铁路上最有标志性、代表性的历史地标,通过挖掘史料、采访亲历者,以影像志的方式真实还原那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通过展现成渝沿线的历史变迁,真实勾勒成渝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壮美图景,记录伟大时代,凝聚奋斗力量,续写一曲荡气回肠的“奔腾之歌”。

珍贵影像,创新表达,践行“四力”打造精品力作

69年前,在人们的欢呼声中,两辆披挂着彩带的列车从重庆和成都第一次相向而行。69年过去,慢车与高铁同框,成渝两地通行距离从12小时缩短至1小时。时空交错中,山河巨变,中国铁路事业发展从“跟跑”到“领跑”,西南腹地两大城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拥抱彼此,系列专题片《奔腾之歌——重走成渝线》便从对历史印记的寻访和对现实发展的观照中铺展开来。

本着严谨的历史观,作品用寻访串联起历史与现实。自去年8月项目启动后,两地主创团队充分利用主播和记者“走基层”蹲点采访形式,深入成渝铁路沿线,自重庆起,从江津、永川、荣昌、隆昌,到内江、资中、资阳、简阳等城市至成都,往返总行程上万公里,大量寻访成渝铁路相关学者、专家、亲历者,采集了大量有温度、有厚度、有思考的人物专访。

同时,深入挖掘使用川渝两台的珍贵历史影像资料,并走访成渝地方史档案馆、多个铁路主题博物馆、专业学科院校、沿线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地标等,对相关重要物件、场景进行重新拍摄,系统性地梳理成渝铁路建设故事,以影像志的方式真实还原这片热土的沧桑巨变。

成渝铁路故事信息海量、支线庞杂,为了使更多受众听得懂、看得明、记得下,特别要符合青年一代的观看习惯和思维,创作团队前期做了大量案头工作和拍摄场记,在脚本撰写、视频拍摄、制作包装等各环节狠下功夫,最终打磨出8集电视系列专题片《奔腾之歌——重走成渝线》。每集时长30分钟的专题片分别以《未了夙愿》《决胜千里》《一座丰碑》《中国制造》《物畅其流》《文化走廊》《如歌岁月》《一路奔腾》为题,以时间为序,每集集中讲述一个主线故事。新中国成立初期四川人民对修建成渝铁路的迫切渴望、百废待兴之际的决策与担当、筑路大军的艰辛付出、“中国制造”的首创精神、“三线建设”的热火朝天、川渝两地的历史人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美好前景……印刻在集体记忆深处的一幕幕典型场景,一一呈现在该系列电视专题片里,引发了观众网友的强烈共鸣。今年82岁的李元鸿与成渝铁路有着不解之缘,作为新中国第一批少先队员,他登上了1952年首发的成渝铁路。主创团队在第一集中就对他进行了采访,讲述了他亲历的故事。节目的采制播出也勾起了他的美好回忆。李元鸿告诉记者,“这个节目资料丰富,有档案、有照片,还有见证人,拍得非常生动、有说服力”。

创新表达形式,作品通过多种手段提升可看性与艺术性。为丰富优化专题片画面,作品在制作中特别融入电影化叙事、多视角转换剪辑、动画等。如第一集的第一幕,以双视窗场景剪辑,从小切口引出成渝高铁,直观呈现出快节奏的“双城生活”,故事性画面寓情于景,奔腾的列车之中饱含温度。专题片还多次运用三维动画、绿幕抠像、4K影像修复等技术,有效提升了历史影像资料的画面质感,立体呈现“向东推进、向西扩展”等动态地图,树立了节目的鲜明个性和风格,也在大量信息中呈现出清晰的脉络和逻辑,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片中传达的信息与价值。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周勇说,“该片是独树一帜的作品,以历史为基础,娓娓道来,把一个深刻的道理讲清楚了,这个道理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以此形式真正做到为城市存史,为市民立言,为后代续传统,为国史添篇章”。四川省地方志办党组成员、副主任陶利辉表示,“成渝铁路作为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是中国铁路史上军民合作的创举,更是新中国在恶劣施工环境中缔造的奇迹,在中国铁路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重庆和四川两家电视台以此为选题,用影像志的方式还原岁月,见证成渝沿线的历史变迁,价值重大,意义深远”。

融合分发,多元呈现,大小屏联动全平台传播

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刻演变和社会信息消费习惯的变化,主题专题片也因势而变。在《奔腾之歌——重走成渝线》系列电视专题片宣推过程中,主创团队坚持移动优先、强化融合创新、注重互动体验,面对市场和用户探索全新表达方式和传播路径。

6月20日,该专题片于《四川观察》《第1眼新闻》移动客户端同步上线,并配合剧集推出创意海报、系列短视频、流媒体杂志等多个融媒产品,受到百度、腾讯、今日头条、微博等平台首页首屏热推,获得数10个微博话题热搜,截至目前全网总阅读量突破7000万。

加强互动,隔空交流,吸引年轻人关注的目光。《奔腾之歌》提前运营,为拉近与受众心理距离,改变主题报道“高冷严肃”刻板印象,《四川观察》抢占传播风口,拆解剧集内容,通过小切口叙事、互动性话题、短视频呈现,在多平台针对性分发。其中,上线首日,微博端推出话题#69年前坐火车名场面#,阅读量超1243.7万;7月1日推出特别话题#百年奔腾之歌##新中国第一条铁路珍贵影像#,阅读量超1340万。成千上万网友参与讨论,通过留言、转发、投票等方式,晒出自己与铁路故事,实现与剧集内容的“有效沟通”,引发二次传播、多元传播。

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依托,从《奔腾之歌——重走成渝线》专题片起航,未来,川渝两台将继续深化合作,创作更多视角广阔、形式活泼、效果显著的融媒产品,用好全媒体传播手段,着力构建全媒传播新格局,切实肩负起两地主流媒体的职责使命,续写这曲荡气回肠的“奔腾之歌”。【作者:重庆广电集团(总台)朱丹,四川广播电视台薛怀刚、易思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