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 传媒研究 > 正文

用文化理念发展旅游 用旅游方式传播文化

2021-06-16 10:07:44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 王洋   

中国旅游报社深耕文旅融合——

用文化理念发展旅游 用旅游方式传播文化

报道红色旅游文化地,挖掘红色资源在传承红色基因中的独特作用;聚焦典型案例,关注文化和旅游产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积极思考自身融合发展,努力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中国旅游报社作为文化和旅游部主管的旅游专业媒体,紧紧围绕国家文旅融合中心工作,重点策划建党百年红色旅游文化报道,以小切口关注典型案例,注重运用融媒体手段和呈现方式,形成了中国旅游报社独特的媒体融合、文旅融合的发展特色。

围绕重大主题加强新闻策划

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红色旅游作为传播红色文化的载体,具有传承文明、缅怀先烈、振奋民族精神等多重属性,是走进历史,瞻仰历史现场,感受革命情操,激励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径。

《中国旅游报》在《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大型主题报道中,大力挖掘红色资源在传承红色基因中的独特作用,重点报道与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紧密相关的革命旧址的红色旅游发展成就,展现在党的领导下各地大力发展旅游业取得的重要成绩,反映旅游业界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风貌。

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一直备受关注,《中国旅游报》开设的《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专栏也选择从这里启航。首篇文章《谋定而快动 上海创新推动红色旅游繁荣发展》从将文化挖得更深,讲好红色故事;把产品做得更细,丰富旅游线路;让业态变得更新,服务百姓日常新需求这3个层次,细致梳理了上海发展红色旅游的深入探索,以及所取得的成就,展现了文旅融合的新成果。

作为行业媒体,报道要出新、出彩必须立足行业特色。以3月17日刊发的《甘肃会宁:心系红飘带 踏上新征程》一文为例,人们对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地会宁并不陌生,但当地有着怎样的红色资源禀赋,如何挖掘这些红色文化开展红色宣传,创新产品,丰富游客体验?这篇文章以会宁的文旅故事为着力点,一一给出答案。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文化和旅游产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旅游报》的重点选题。1月22日起,《中国旅游报》在头版开设专栏《迈好第一步 见到新气象》,围绕各地“十四五”旅游发展的目标、思路和举措专访吉林、湖南、福建、陕西等省份文化和旅游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就吉林如何挖掘冰雪文化助力旅游发展;湖南如何把“文化+旅游”打造成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福建如何探索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新路,持续打响“清新福建”品牌等内容展开深入报道,在行业内引起强烈反响。

6月2日,《“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正式发布,这是文化和旅游部组建以来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对此,《中国旅游报》超前策划,力求对总体规划及10个专项规划中涉及的文化和旅游重点内容开展系列报道,助力文旅融合战略更好地落地,更好地发挥主流媒体的引领作用。

找准融合亮点力求做深做专

在文旅融合的国家战略下,各地涌现出众多文旅融合发展的先进典型,对此,《中国旅游报》主要在两类典型报道方面下功夫。

一方面跟进地方典型。事实上,各地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方面不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中国旅游报》强调报道触角要充分“下沉”,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典型经验进行报道。例如,去年,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旨在进一步推进全省文化和旅游业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中国旅游报》便持续跟进浙江探索。其中,《浙江:“非遗+旅游”绽放独特魅力》一文,从旅游发展助力非遗传承、非遗文化丰富游览体验、两者相加振兴产业发展等几个层次剖析浙江经验。

苏州是国务院批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中国旅游报》刊发《苏州文旅融合迈上新台阶》一文,从融合的视角讲述苏州如何以文旅融合为抓手,积极培育城市发展新动能,积极打造全域化文化旅游新空间,总结值得推广的苏州文旅融合实践。

另一方面聚焦业态典型。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打造新业态、创造新供给、引领新需求,发展“旅游+演艺”“旅游+文博”“旅游+体育”“旅游+教育”“旅游+健康”等个性化、专业化的旅游业态,提供个性化、特色化、多样化的消费产品。

《中国旅游报》基于各地的探索,从业态叠加的视角完成了一系列报道,如在“旅游+演艺”方向,《景德镇·〈china〉:不只是旅游演艺,还会成为研学游产品》一文,聚焦景德镇如何将中国千年陶瓷文化史、世界陶瓷史、丝绸之路、中西方交流史融入一台旅游演艺中;在“旅游+体育”方向,《共享冬奥机遇 共创发展未来——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发展论坛综述》一文,探讨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进区域合作,将为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发展带来哪些机遇。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以博物馆、图书馆等为代表的传统公共文化场所,以书店、影院、剧院等为代表的文化经营场所也主动与旅游融合,释放出叠加效应,到博物馆、网红书店打卡,成为市民、游客喜爱的新旅行方式。《中国旅游报》将观察到的这些文旅融合的典型现象加以报道,推出了《博物馆的未来:寻找与公众的结合点》《美景+书香 南昌旅游新名片》等报道,记录下行业文旅融合发展的全新实践。

事实上,无论地方典型还是业态典型,《中国旅游报》都在从更小的切口着手,践行“四力”要求,深入一线“抓活鱼”,承担起主流行业媒体重要的使命职责。

利用融媒手段多元立体呈现

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近年来,中国旅游报社大力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特别是在文旅融合报道中注重运用融媒体手段和呈现方式,生产了一批生动鲜活、传播效果好的融媒体产品。

例如,中国旅游新闻网、中国旅游新闻客户端开设的“舌尖上的非遗”专题,将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美食内容提取出来,编辑制作了“北京二锅头酒传统酿造技艺”“天津‘狗不理’包子制作技艺”“烤全羊技艺”“五芳斋粽子制作技艺”等几十种非遗技艺展示的精美长图,展示技艺传承和发展,形式活泼,可读性强。今年春节,《不一样的年味 一样的幸福年》专题全新上线,“陕西定边做‘年茶’”“重庆梁平木版年画”“吉林延边打糕”“江西新余糖片、麻花”……来自基层的鲜活素材成就了贴近百姓的生动报道和融合创新的新闻产品,一分半时长的短视频为就地过年的人们送上了浓浓的年味和诚挚的祝福。

中国旅游报微博全年推出《跟着二十四节气去旅游》系列图文和视频,每期策划选取一个角度,包含节气习俗、目的地推荐、地域风情风物等,涵盖春夏秋冬四季,展现各地风光美景,带领广大读者品味文化和旅游的魅力。

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如今,中国旅游报社已形成“一报、两网、一端、多微、多号”共同发展的融媒体格局。未来,中国旅游报社将继续践行文旅融合,抓好内容生产与平台建设,不断迭代升级,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讲好诗和远方的故事。(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