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全媒体H5产品《精神小“火”,冲呀!》 “科普帖”不妨多一点 5月29日20时55分,搭载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发射。5月30日5时01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精准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整个过程历时约8小时。近年来科技创新越发展现出迷人的魅力,嫦娥五号、天问一号、海斗一号、长征五号以及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C919大飞机等,每一次亮相都激荡着自主创新的自豪与力量。 与此同时,蓬勃发展的新媒体产品也越来越广泛地加入了科普的行列,短片、H5、答题等多种类型的新媒体产品,轻松解读科技知识、创新应用。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中心推出的《精神小“火”,冲呀!》就是一个在互动游戏中详解火星登陆探索的新媒体产品,趣味互动、航天知识贯穿始终。 互动也是“王道” 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科普一贯的特色,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新兴媒体技术不断加入科普行列的当下,互动特色越发凸显、用户参与性不断增强。 《精神小“火”,冲呀!》H5产品以人称“胖五”的长征五号火箭在我国文昌火发射为开端,通过用户亲自参与,从“启动”火箭发射、修正轨道到控制降落以探索火星。 可以说用户参与的多样性,不仅使得《精神小“火”,冲呀!》科普充满趣味,而且很好地满足了大众对航空航天科技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比如,在长征五号火箭飞行过程中,经过多级加速天问一号飞行速度超过宇宙第二速度,摆脱地球引力,进入火地转移轨道。用户需要借助按键探索,用手指分离器箭让天问一号继续前进,并在行进过程中给身后的地球和月亮拍张合照,在回望地球的过程中形成一张地月合影图像,增加太空探索的趣味性。 伴随探测器的飞行,在距离地球1.84亿千米的时候,H5页面显示轨道出现偏差,用户需在此过程中拖动探测器至正确的轨道中继续飞行。这个互动程序可以让用户体验到航天探测的复杂性,从另一个角度了解航空航天科技人员在火箭发射、操作过程中的高度紧张、密切监测与随时调整,一定程度上还原了航空航天的工作场景,有利于使受众在了解航天成就的同时,感知航空航天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与付出。 我国航空航天技术的不断突破,让大众在获知成就、感到自豪的同时,也需要更深入地了解航天技术成就背后的发展历程,而这就需要更多人的参与、更多渠道和载体的“加盟”。从这个角度来说,广州日报全媒体推出的《精神小“火”,冲呀!》为大众了解航空航天技术提供了一种趣味性、参与性的通道,是一种大众化的趣味科普。 “玩”的就是知识 H5产品往往以互动、趣味为特色,但其背后往往是“硬核”知识帖。 在《精神小“火”,冲呀!》H5中,从用户按下火箭发射键开始,知识就伴随其中。在长征五号火箭点火发射之时,屏幕上出现的文字是:“江湖人称‘胖五’的长征五号火箭是我国目前火箭中个头最大、运载能力最强的‘能力者’。” 这样的知识讲解伴随《精神小“火”,冲呀!》整个过程。比如,在用户参与纠正火箭运行轨道的时候,页面会发出提醒:“在整个旅途中需经历4次这样的轨道修正操作。”火箭在浩瀚宇宙中不断前行,屏幕中文字会告知用户:“前方准备进入火星轨道,请减速。距离火星:400千米。”“已经飞行近300天,准备降落,最关键的时刻来临。”可以说,广州日报全媒体让受众在互动中了解火星的探测之路。 在“精神小‘火’”顺利抵达后,H5继续发力,带领用户去探险火星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屏幕上会伴随进程展示知识帖,比如,“我国规划了3次行星探测任务”“12名中国航天员今明两年将进入太空”“2022年前后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2035年前建成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等。 在火星探索的最后,《精神小“火”,冲呀!》还根据用户的参与发送相应的知识帖。比如,“一年有365个日出,我送你687个祝福。火星周转周期为687个地球日,平均火星日为24小时39分35.244秒。”“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上火星看‘蓝色日出’。火星大气稀薄,散射效果较强,更多的蓝色光会到达火星表面,形成蓝色日出。” 正如在H5中探测器登陆火星时屏幕上打出的文字:“踏上火星这一步,凝结了中国航天突围65年的心血。未来的我们,将更自信地挺进星辰大海!”而在探知星辰大海的过程中,媒体不妨多出一些这样可以寓科普于互动的新媒体产品。(记者 洪玉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