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 聚焦 > 正文

创新时政报道需打好“三张牌”

2021-04-12 11:50:20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 董文锋   

创新时政报道需打好“三张牌”

——以《广西日报》在实践中的探索为例

时政类新闻代表着党和政府的权威声音,其政治性、导向性较强,在提升党报党媒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时政报道程序化现象较为普遍,如果记者践行“四力”不够,时政新闻容易出现形式呆板、内容空洞等问题,新闻性、可读性不强,甚至不少有新闻价值的线索时常淹没于枯燥、冗长的文字当中。

融媒体时代,媒体格局、舆论生态以及受众对象发生深刻变化,移动技术极大地改变着传统媒体的生产方式,特别是随着移动端媒体的兴起,新闻报道传播平台越来越多元,固有的时政报道模式已无法适应媒体融合发展需要,严重削弱了党报党媒的新闻活力和社会影响力。在这一背景下,创新时政报道模式和传播路径,显得尤为迫切。

打好“深度”牌创新表达手法

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党报尤其是地方省级党报靠什么来坚守主流舆论阵地?毫无疑问,优质内容永远是不可或缺的刚性需求。作为党报的“重头戏”,有深度、有高度、有温度的时政报道,是增强党报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长期以来,一些经常跑会议报道的时政记者习惯于拿新闻通稿,这也导致他们到地方采访时通常不够深入,走马观花看一遍后,就开始根据手里的材料写稿件。这样写出来的报道要么叙事宏大,但不接地气;要么“沾泥土”,但立意不高,不具有全局指导作用。

事实上,任何采访手段的运用,都代替不了深入实际,代替不了与人民群众直接接触。《广西日报》历来重视用好调查研究这一“利器”,通过体制机制建设推动采编队伍深入调研并结出硕果。例如,2020年6月,3个“土瑶”村提前通过验收,正式脱贫。《广西日报》通过及早谋划,第一时间在头版头条刊发深度报道《藏在“族名”中的脱贫密码》。报道以一系列动人故事贯穿,既从大局着眼,又从小处着手,于细微之处见真章,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决策参考价值。报道经网络和新媒体平台推送后,阅读量迅速突破20万。同时,根据记者长期采访掌握的素材,《广西日报》又推出跨版报道《不让一个民族掉队的广西实践》,图文并茂展现“土瑶”脱贫进展,引发强烈关注。

为进一步创新时政报道的表达手法,讲好时代故事,《广西日报》在重大时政报道题材上精心策划、悉心打磨,派出重点报道组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走过的地方一一回访,深度挖掘总书记调研背后的故事,推出多版深度报道《初心满八桂 壮美在人间——追随习近平总书记足迹看广西发展变化》,多维度呈现广西各族人民牢记总书记嘱托,奋力前进的决心与行动。这一报道主题重大、采访深入、角度新颖、版式美观,一经推出就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同时,该报道及H5产品同步在报网微端推出,配发图片和视频,使报道内容得到立体化、全视角呈现,极大地提高了传统党报与读者受众的黏性和互动,阅读量迅速突破百万,实现了传播效果最大化。

融媒体时代,时政报道要做出新意,必须转变思维、转变文风,充分利用党报已有的品牌优势,打好“深度”牌,加强传统媒体资源与新媒体新闻资源的整合,做到及时发声、准确发声、多形式发声,发挥好党报在主流思想舆论引领中的“定海神针”“中流砥柱”作用。

打好“融合”牌增强传播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融媒体时代,媒体竞争已转向新媒体客户端。党报要占领舆论阵地,空泛“说教式”的报道模式早已不适应当前的舆论生态。在这一形势下,党报要树立融合思维,积极运用新的传播技术,让时政报道尽量贴近读者、受众的真实生活和情感,用更加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及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党的声音。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一直备受关注。随着传播形态的改变,如果两会报道仍旧只是停留在纸媒上,不论内容、形式如何创新,传播效果和影响力都将十分有限。纵观近年来中央和各地关于全国两会的报道不难发现,其风格越来越活泼,形式越来越新颖,内容也越来越贴近读者受众,可以说,这是时政报道的一个趋势。

从“跃然纸上”向“移动指尖”转变,以融合思维创新时政报道模式,才能更有效地增强报道传播效果。今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因此,今年全国两会前夕,《广西日报》携手《内蒙古日报》《西藏日报》《宁夏日报》《新疆日报》共同推出特别报道《感恩总书记 感恩党中央——各族同胞喜脱贫 唱支山歌给党听》,全景展现民族地区面貌日新月异、少数民族群众生活蒸蒸日上的喜人景象。为进一步增强传播效果,《广西日报》还在跨版中植入五线谱元素,配合“唱支山歌给党听”的主题,整体风格恢弘大气,凸显桂风壮韵,得到代表委员们的充分肯定。

为打好“融合”牌,《广西日报》还充分发挥融媒体资源优势,依靠“5ABC”,即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全新技术,创新报道形式,构建新的传播场景,打造多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两会重要讲话精神的融媒体爆款产品。广西云客户端也启用5G+AI眼镜等智能采访设备进行融媒报道,精心制作创意H5产品《上车!戴上5G+AI眼镜,第一视角看两会》,让网友们能实时切换为代表委员或者采访记者的第一视角,身临其境感受全国两会现场。

从全国两会报道的实践中可以看出,融媒体时代创新时政报道模式,必须在采编流程、传播技术以及内容风格等方面同时发力,以此让原本刻板、严肃的时政报道变得接地气、有温度且更加新颖。

打好“技术”牌实现多终端传播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让时政报道能够“活”起来,既要坚持内容为王,同时也离不开技术赋能和平台建设。随着5G时代到来,移动媒体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各级党报必须注重技术赋能,紧盯技术前沿,创新平台建设,加强信息技术在时政报道中的应用。

广西云融媒体生态系统于2017年建成运行,包括报纸、网站、新闻客户端、党建在线服务平台、社交媒体、网络社区平台等,是一个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新闻+党建/政务+服务”媒体融合新平台。2020年12月30日,广西云融媒体平台V2.0顺利通过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专家评审组验收。

目前,广西云已涵盖5报3刊4网站5客户端及智慧云屏,构建了“1+14+111+N”党端矩阵,全网60%以上的广西原创资讯均出自广西云。截至2021年1月,广西云中心圈用户总量突破5000万,同比增长1300多万;新媒体平台阅读总量达194亿,同比增长110亿,增幅超130%。

当前,互联网传播呈现出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互动化等特点,要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必须充分利用各级党报集团旗下的客户端、微博、微信等平台,将时政新闻进行多平台推送,做到更加准确、更加生动、更加贴近大众,真正实现时政报道内容优势和影响力的多终端传播。

与此同时,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党报要深刻把握全媒体时代新闻宣传规律和信息传播规律,进一步提升编辑记者队伍运用新技术的能力,不断把各类新技术、新设备灵活运用到采访报道中,培养更多新时代时政报道全媒体人才。(董文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