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 聚焦 > 正文

突出特色 提振中国信心

2020-09-23 10:03:49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 陈瑜   

突出特色 提振中国信心

——浅析中央纸媒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推进复工复产的报道

建议从读者角度,观察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全面推进复工复产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选取受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话题,给予重点关注,突出报道,进一步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传播力。

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取得阶段性成效以来,中央主流媒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加强主题策划,加大权威信息发布力度及政策措施宣传解读,通过报网微端传播与互动,传递中央声音,提振公众战“疫”和恢复经济建设的信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提供舆论支持。

笔者对包括《经济日报》《解放军报》《科技日报》等在内的中央主流纸媒今年4月8日到6月中旬的推进复工复产报道进行研究、对比后,认为报道呈现以下特点:

宣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营造积极舆论氛围

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当前形势作出最新判断,对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工作作出科学部署。

4月10日《经济日报》头版发表评论员文章《坚持底线思维 做足长期准备》,文章提出,当下正在进行的战“疫”,加深了对“底线思维”4个字的认识。唯有牢牢守住底线,才能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4月19日开设系列评论栏目《坚定必胜的中国信心》,聚焦疫情与经济的关系,此外还开设了《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理论之声》《复工复产进行时》等栏目。

自4月8日起,《解放军报》一版推出重头文章《全球战“疫”的中国答卷——写在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之际》,从9个方面系统回答了“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驾驭复杂局面、应对风险挑战的卓越领导力,正是中国人民坚定自信的力量之源”的时代答卷。自5月8日起,在一版和二版重要位置推出《人民军队执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任务启示录》系列报道。

《科技日报》策划推出多篇“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主题式深度报道。其中,《三秦大地生机勃勃 复工复产只争朝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激发陕西新时代奋斗热潮》一文突出科技特色,聚焦陕汽加速复产、倡导发扬西迁精神等主题,稿件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阅读量达到千万。此外,《在宁夏,总书记先看这件“最关心的事情”》《总书记关心的农业节水化,如何用科技来支撑?》等一组稿件,聚焦脱贫攻坚、生态保护、东西部科技合作,以及科技特派员制度如何发挥组织和引领作用等主题,以点带面、鲜活生动,在新媒体端口反响不俗。

《工人日报》开设《民生视点·携手同心抗疫情》《抗击疫情,工会在一线》《战“疫”工会在行动》《战“疫”群英谱》《战“疫”最美逆行者》等专栏。在全国人民抗击疫情取得阶段性成效后,及时调整抗疫报道方向和重点,在注重宣传抗疫一线故事的基础上,紧扣复工复产、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在《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复工复产进行时》《稳就业进行时》等专栏刊发稿件,注重把握疫情防控与中心工作的统筹,报道注意把握时效,立意高远,取得很好的宣传效果。

抓新闻讲故事,回应公众关切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从捐款捐物驰援武汉前线,到出钱出力支持科研攻关,从全力投身国内战“疫”,到支持国际抗疫合作,广大民营企业不计得失保供应,全力以赴援疫区,用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重要贡献,生动诠释了新时代民营企业的作为、责任和担当。

从4月15日起,《经济日报》从小口径切入,组织一系列策划,如民企战“疫”系列报道,从勇挑重担、科技战“疫”、保供物资、复工复产等方面全面报道民营企业战“疫”事迹。

《工人日报》立足“三工”,以专栏、观察、特写等多种形式重点关注工会和劳动者的抗疫故事,讲述了工会干部、志愿者在一线抗疫的点点滴滴,有效帮助社会大众认识到普通人的抗疫力量,树立抗疫信心。《工人日报》经济·民生版《复工复产进行时》栏目,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稳就业进行时》专栏刊发《你的岗位,是众人的牵挂》等稿件集中报道了各地各部门打出减负、稳岗、扩就业的政策“组合拳”,保存量、拓增量,多措并举,织紧织牢就业保障网。《疫情下,职校生就业还好吗》专栏则关注疫情下职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考验,多角度助力他们就业、实现人生出彩。理论实践版刊发理论文章《三方责任共担,共渡疫情难关——在复工复产中充分发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作用》《充分发挥稳岗补贴的“稳就业”效能》等,从专业视角当下复工复产和稳就业促就业中发出了主流媒体的权威声音。

《科技日报》加强与科技部的沟通联系,及时准确报道科技界加大科研攻关力度、为战胜疫病提供坚实科技支撑的最新疫苗进展,重点报道中央和百姓关心的疫苗,解读对新冠肺炎疾病认识和进展、常态化疫情防控的“精准”之策。

创新报道方式,在深度融合上下功夫

不少新闻报道仍囿于传统报道方式,创新表达不足。从整体上来看,复工复产的报道略显平淡,亮点不够突出。一些稿件工作性、经验性强,缺乏见事见人的鲜活报道,在深度、广度上挖掘得还不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宣传效果。

比如,“新基建”是今年被提及的高频词。围绕新基建,各家央媒刊发的文章层次不一。有些解读仍显生硬,采访对象单一、采访对象权威性值得商榷。《新基建将改变什么?》《新基建新在哪里?这个故事告诉你》等报道,从小处着眼,报道角度更贴近读者,更接地气,有利于提高传播效果。

有些媒体开设了多个专栏,但栏目定位差异化不明显。有些报道的信息来源为被访单位提供的素材,语言显得生硬,情感上也难与读者产生共鸣。

建议从读者角度,观察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全面推进复工复产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选取受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话题,给予重点关注,突出报道,进一步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传播力。

传播方式有待进一步创新和提高。当前,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传统纸媒面临“影响力弱化、发展支撑力弱化、舆论引导力弱化”的严峻现实。在报道中,有媒体在各平台上运用图片、短视频、Vlog等手段策划了一些融媒体产品,也在报纸上开设了融媒作品选粹,在纸端扫描二维码可直接观看融合报道,如《我的复工日记》《复工复产:你有难处,我有良策》短视频专栏等,但缺乏一些现象级爆款产品,一些具有思想力和引领力思想深度和舆论引导作用的精品报道仍停留在纸端,未能在新媒体平台上形成热点,传播力、影响力打了折扣。

建议继续在深度融合上下功夫,推进内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优质深度报道进行二次加工,制作融媒产品,实现报纸和新媒体的优势互补,使报纸内容在更多新媒体平台、渠道实现有效传播,扩大影响力。

(作者陈瑜单位:科技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