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 传媒评论 > 正文

安徽日报:创新报道为抗洪救灾凝心聚力

2020-08-24 18:01:19    来源: 中国记协网   作者: 范春晓   

6月份以来,安徽遭受持续强降雨袭击,多条河流、水库、堤坝超警戒或保证水位,多地受灾严重。为及时做好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安徽日报加强策划,积极创新,全媒体平台开设“全力以赴 防汛救灾”等专题专栏,推出一批深度报道、现场报道、典型报道以及融合报道等,生动反映各级党委政府、广大干群、部队官兵戮力同心、全力抗洪、开展灾后重建的举措、行动和成效,为抗洪救灾提供坚定舆论支持。

深入一线,直观展现各地抗洪救灾的有力举措和生动场景

现场最能抓住人心。此次抗洪救灾报道中,安徽日报派多路记者深入一线,策划推出大量的现场报道。报道运用文字、图片、视频等手段,突出细节表现,生动反映各地贯彻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的有力行动、显著成效,直观展现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部队官兵紧急处置险情、驰援被困群众的感人故事,忠实记录妥善转移安置人员、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具体场景。报道内容鲜活,震撼人心,激发全社会齐心协力抗洪救灾的强大精神力量。

安徽日报全媒体平台推出的《蒙洼蓄洪记》,报道了王家坝开闸前的彻夜“转移”情况。《安置点里生活条件咋样?进去后……》等反映安置点群众保障充足、生活安稳有序。《我们在,大堤在!》《我是老兵 有战必回》等,记录下“紧急处置管涌”“抢补塌方”等抗洪瞬间。抖音号推出的 《这就是王家坝精神!》,体现蓄洪区百姓的理解担当;《你为我护大堤!我为你烘战衣!》讲述老百姓得知战士们衣服洗了干不了、自发捐赠烘干机的军民鱼水情深故事。

突出故事,生动反映先进典型的奉献精神和高尚品格

此次抗洪救灾报道中,安徽日报推出了大量的典型报道。这些报道紧紧抓住典型的不同特点,采用故事表现、事例呈现,深入报道抗洪救灾一线广大党员、干群和人民子弟兵等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生动展示他们的奉献精神和高尚品格。报道生动立体、真挚感人,鼓舞士气,振奋精神。

如《冲在前线战在前沿》,报道了因突发疾病倒在岗位上的副镇长甘磊连续多日坚守一线的事迹。《致敬!激流中的“钢铁”长城》报道了部队官兵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闻令而动、顽强作战的战斗风貌。《不眠不休的三天三夜》《冲锋在前的防汛“土专家”》等,生动报道基层干部、防汛“土专家”的抗洪事迹。这些典型报道经全媒体传播,打动了众多读者。

把握时机,热点报道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有力有效引导舆论

此次强降雨雨量大、持续时间长,水利基础设施和江河堤坝承受着不小压力,各种传闻和舆论不时出现,影响、干扰防汛救灾工作大局,做好舆论引导非常必要。安徽日报围绕群众关心关切和社会关注热点,把握时机,因势引导,及时准确全面传递雨情汛情灾情,重点报道党委政府抗洪救灾工作举措、成效,因时因势引导社会热点和舆论,为抗洪救灾工作提供有力舆论支持。

抗洪救灾期间,安徽日报新媒体平台每天第一时间权威发布气象、预警、水利信息,准确客观报道雨情、汛情、灾情。同时,围绕热点和群众关切,及时组织报道进行回应。如歙县高考首日开考时间因暴雨延迟,迅速成为网络热点,安徽日报当日上午即在新媒体平台发布《快讯!歙县首日高考或延迟!》,随后,实时跟进事件发展,及时报道关于考试时间调整、各方采取有力保障措施等,让舆情随着信息披露逐步平稳。今年因降雨量历史上罕见,巢湖抗洪形势严峻,舆论对巢湖大堤能否保住有所怀疑,安徽日报随即组织推出系列报道,《“巢湖保卫战”怎么打,省委书记一线督战》等全媒体作品,通过报道党委政府举措、气象汛情科学分析等,对舆论的关注焦点一一进行清晰回答,坚定人们的信心。

创新呈现,全媒体报道有效提升传播力扩大影响力

在抗洪救灾报道中,安徽日报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大力推动融合,积极组织全媒体报道。同时,创新融合报道作品呈现方式,推出大量短视频、海报等融媒体产品。很多报道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为抗洪救灾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也提升了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抗洪救灾期间,安徽日报利用海报视觉冲击力强的特点,制作推出了百余幅新闻海报。如《蓄洪前夜》《守巢之战》《千年古城封门防洪》等,捕捉抗洪救灾一线的动人瞬间,震撼人心。同时,发挥短视频传播量大的优势,加大短视频制作推送力度。如“徽视频”系列,采取叠加现场报道的手法,在客户端、“抖音”等平台推送,可视性、传播力更强,瞬间获得几十万的点击量。网站、客户端策划推出《暴雨中的坚守》等摄影专题,分列不同主题,直观传递抗洪救灾中的感人瞬间。

安徽日报在对抗洪救灾工作做好全面报道的同时,还注意突出重点、突出特色,通过在新闻策划上下功夫,在挖掘报道深度上下功夫,在全媒报道上下功夫,在创新报道方式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宣传报道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升了党媒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范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