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 图说媒体 > 正文

眼中有星辰大海!我是军事记者,记录勇敢,也愈发勇敢

2020-07-30 11:55:20    来源: 中国记协网    作者: 中国记协网   

  编者按: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在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前沿、在偏僻绵长的边防线……在有中国军人的地方,活跃着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辞辛苦、不畏艰险,记录官兵影像、讲述军旅故事。作为记者,他们饱含新闻情怀;作为军事记者,他们同时肩负国防担当。“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我们邀请四位军事记者分享难忘的采访瞬间,一起走进和平年代的平凡英雄,倾听改革强军的时代声音。向最可爱的人道一声,节日快乐!

  人民日报社政治文化部军事记者李龙伊:

  元旦夜,随边防官兵一起去巡逻

  作为一名军事记者,我对边防有一种特殊的情怀。希望将笔触和镜头更多聚焦可爱的边防战士,让他们的故事及精神,被更多人了解。这就是我们报道的意义

  岁末年初,我们做了一期策划,探访冬季训练的边防连队。

  凛冬时节,我辗转来到祖国版图最东端的黑龙江抚远,探访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八岔边防连。飞机舱门刚打开,一股强大的冷空气扑面而来,舱外地面的雪片在狂风裹挟下四处飞扬。在白雪的映衬下,“抚远东极机场”几个大字格外醒目。

  军事记者,对边防都有一种特殊的情怀。在那些祖国的偏僻地区,驻扎着很多可爱的战士。他们和很多年轻人一样,二十来岁,眼睛里有星辰大海,心里有广阔天地,却为了国家和人民,甘愿将青春挥洒在边防。

  这次采访,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元旦夜我随八岔边防连的官兵一起去巡逻。天空繁星闪烁,地上的积雪在星光的映衬下,微微发亮。

  走到了一处船管站旁,指导员决定在这生火煮饺子。早已饥肠辘辘的官兵们兴奋不已,有人拾柴,有人架锅,有人取水,有人生火,忙得不亦乐乎。

  夜晚,寒风呼啸,拍在脸上如刀割般疼。简易炉灶下,火焰被风吹得向东倾斜,无法聚拢。炊事班下士薛海臣是个野炊高手,找来一块钢板,挡在炉灶东侧,火焰渐渐回到锅底。大家舒了一口气,围坐在火炉周围取暖。

  锅里的水“咕嘟咕嘟”地开了,水汽升腾到空中,饺子逐渐浮了起来。“熟了!”一名战士激动地喊出来。饺子和汤一起盛到碗里,顾不上烫嘴的温度,大家大口吃了起来。

  “这顿饺子,我觉得有妈妈做的味道。我们虽然回不去家,但连队就是我们的家!”指导员边吃边感慨。火光映衬下,有几名战士吃着吃着,泪水顺着脸颊流到了碗里。

  “青春不只眼前的潇洒,也有家国与边关。”国防部发言人吴谦的这句话,说到了很多人的心坎里。我们安稳的生活,是因为有这样一群人在默默守护。边防军人的辛苦和付出,远不是我们能体会的。作为一名军事记者,只希望将笔触和镜头更多聚焦这些可爱的人,让他们的故事及精神,被更多人了解。这就是我们报道的意义。

  新华社解放军分社记者黎云

  一枚党徽,一辈子忠诚

  “家里没有党徽,你到了武汉,领个党徽戴上。”父亲的这句话,让我很震撼。面对职业生涯中形势最紧迫、情况最复杂、精神压力最大的任务,必须用对党和事业的忠诚,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2020年大年初一一早,我从休假地的一个小县城,独自一人坐上高铁,准备去往武汉。

  当时,各地开往武汉的高铁已经停运,只有1趟高铁过境湖北。我不知道,我能坐到哪里,能不能进到武汉。还好,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我成为在武汉下车的唯一乘客。

  大年三十的晚上,73岁的老父亲得知我第二天要出发,端起酒杯跟我说了一句话:家里没有党徽,你到了武汉,领个党徽戴上。

  这句话让我非常震撼。父亲曾是一名军医,也是老党员。我从军25年,入党24年,还从没在家宴时听老父亲说过这么正式的话。

  到了武汉,我按父亲说的,在前方指挥部领了一个党徽,戴在我的军装上。

  我们这一代人,始终自认为是对党忠诚的,理论文章读过不少,但深入骨髓的党性在我们身上到底有多少,需要用实践来检验。我坚信,一个人只要精神上不迷失,信仰上不迷离,就一定能迎来最后的胜利。

  我曾经6次随维和部队出征非洲,其中包括利比里亚、刚果(金)等埃博拉疫区。我以为我已经够勇敢,但这一次的抗疫行动,成为我职业生涯中面临形势最紧迫、情况最复杂、精神压力最大的任务。

  现在回想起来,若没有对党和事业的忠诚,很难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我还清晰记得,当第一个护士班组穿戴整齐,头也不回地走进金银潭医院“红区”时,送行的人中好几个都哭出了声音。

  医务工作者坚守的岗位比我们更具风险,但是,听令而行、闻令而动在他们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用好国家平台,讲好军队故事,是我们的职责使命。新华社记者必须具备与党中央治国理政相适应的新闻品格和新闻力量。

  在武汉报道期间,我经常用“左右开弓、拳打脚踢”来形容83天的工作状态。采、写、摄、编,夜深人静的时候还要坐下来做策划,拼尽了全力仍然感觉到吃力。我们推出了《战武汉》《我进火神山去救外婆》《火神山有个红孩儿》《阵地》等作品,创造了平台千万加、全网过亿的传播效果。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军事节目中心记者薛冰:

  在最勇敢的人身边

  在武汉疫情防控阻击战最前沿的74天里,我有幸用镜头和文字全程记录了这群最勇敢的人。从军队医疗队披星戴月千里驰援武汉,到最后一批医疗队唱响军歌离开英雄江城,我在全程参与,全程感动的同时也变得愈发勇敢

  要说记者职业经历中,有哪次报道给我留下的记忆能和去武汉抗“疫”一样深刻,那便是2015年我在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战区交火线长达36天的采访。但和当时不同,这次停留的时间延长了一倍多,危险从有形的炮弹化为无形的病毒,内心也从在战区的震惊、惋惜变成在疫区的期盼、感动。

  2020年2月12号到4月25号,74天。这期间,从军队医疗队披星戴月千里驰援武汉,到最后一批医疗队唱响军歌离开英雄江城,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军事节目中心派往疫情防控阻击战最前沿的记者,我有幸全程参与,全程记录,全程感动。

  拍摄《巾帼担当“疫”不容辞 走近“蓝色娘子军”》这一选题,主人公——火神山医院感染五科一病区护士长徐习让我终生难忘。请缨驰援武汉时,她9岁的女儿才刚刚做完全麻手术仅十天。武汉的疫情让徐习顾不上许多,每天十几个小时陪伴新冠肺炎患者,留给女儿的问候却只有几分钟。

  “阿姨,病房是负压的,门一定要关好啊”“呼吸机导管换过了吗?小张你再确认一下”“想喝八宝粥啊?没问题我给您带,您能多吃饭我就很开心”“打包医废垃圾千万注意防护要求”……从早6点到晚10点,病区里总能听到徐习护士长的声音。大到患者救治、医疗设备洗消,小到垃圾清运、病房电视遥控器故障,作为护士长,徐习都得操心。

  采访中,即将出院的刘阿姨在病区走廊紧紧拉着徐习的手,不断表达对医护人员的谢意。隔着厚重的防护服,两人拥抱在一起。这是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更是老百姓对人民子弟兵的感激。

  徐护士长曾跟我说,有患者康复后发来微信,引用基辛格《论中国》里的话感谢医护人员,“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很有幸,我就在这群最勇敢的人身边,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他们的同时也变得愈发勇敢。虽然在红区长达6小时的拍摄中我也出现了中暑恶心的险情,但经过这次历练,我更加认为军事记者是一种值得去感悟一生、积累一生、热爱一生的职业。它不仅能让观众通过你的镜头和笔尖了解国防军事,也能在一次次报道中记录中国的强军华章。

  人民武警报编辑、记者邢佩伟:

  铁血勇士的柔情

  作为记者,我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我喜欢从普通人的视角去观察他们,但用不了多久,我就会被这些看似平凡、实则不凡,看似普通、实则英雄的官兵打动

  “八一”人说“八一”,那么作为一名军事记者,我就说说“八一”新闻故事的一个片段吧。

  往年“八一”前夕,武警部队都会在京举行“致敬忠诚”主题颁奖典礼。作为记者,我有机会深入台前幕后,近距离接触“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感受他们的璀璨星光,了解他们的艰辛来路。

  “仆人眼里无伟人。”直面英模,我喜欢从普通人的视角去观察他们。但总是用不了多久,我就会被这些看似平凡、实则不凡,看似普通、实则英雄的官兵打动。

  2018年“八一”前夕,7月19日清晨,武警咸阳支队执勤八中队全体官兵早起了20分钟。指导员自己花了600块钱,叫了个去支队的“专车”;中队长接过行李箱,等在门口。他们只为了一个人、一件事:送第二十一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班长郑明岗赴京。郑班长装好左腿的假肢,向中队大门走去。这条来路,承载了他太多记忆——入伍时的忐忑,截肢时的痛苦,冲锋时的忘我……

  一年后,又逢“八一”。郑明岗作为受邀代表再次登台。台前,他是激昂陈词的铁汉;幕后,他是满怀柔情的“托儿所长”——一个受表彰的战友,登台前把他刚满百天的“军二代”留在后台交人照看。正在休息的郑明岗见了,赶紧装上假肢,把婴儿抱到怀里,轻轻摇晃身体,哼唱起安眠曲。


  温软熟睡的婴儿,坚硬冰冷的假肢,同时出现在我的相机取景框里。深情无声,相机后面的眼睛噙满热泪——双脚永远踩着荆棘,双手永远开满鲜花,这就是我们的战士!

  当我采访完与暴恐分子搏斗的战士,看到街边的烧烤摊、广场舞的时候,就更明白幸福的意义;当我见过这些铁血勇士挥洒过的血与汗,看到欢闹在他们身边、熟睡在他们怀里的孩子时,就更明白爱的力量。

  2019年“八一”前夕,我的同事张锦霖采写第二十二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的深度报道,为人民武警报特刊改版首次试刊奉献了封面之作《盛世英雄》。他写道:盛世,未必是英雄的归宿,但一定是英雄的初衷。这是一代成长在改革开放春风里、忠诚守卫新时代的年轻中国军人。生逢盛世,他们风华正茂、坚毅自信,也正因他们的饮冰卧雪、负重前行,才有这岁月静好、万家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