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 传媒研究 > 正文

“红蓝融合”孵化新媒体先锋

2020-07-01 11:02:54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 常湘萍   

2019年9月,“我们的太空”新媒体中心向航天员授予“航天形象大使”荣誉称号。太空新媒体中心 供图

端午期间,一支北斗任务发射现场《精神小伙儿激动抢镜指挥长》的短视频爆红网络,人民网、央视网等各大主流媒体争相转载,每篇转载文章点击量大都已过10W+。这一爆款作品是由“我们的太空”创新实践中心制作发布的。

“我们的太空”是航天人着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壮大航天宣传主流舆论,推动航天全媒体宣传向纵深发展而创立,以播撒航天知识、弘扬航天精神、传播航天文化为目标。经过两年多运营,连续获得10多个重要奖项,在全国新媒体领域声誉日隆,这主要得益于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髓以及“红蓝融合”创新理念的生动实践。

打造新时代航天人的梦想家园

“红蓝融合”这一全新概念,为“我们的太空”平添了浪漫和梦幻色彩。“‘红蓝融合’:传统+互联网,意指政治工作本体和信息网络载体有机结合、功能耦合、深度融合,根本目的是在信息网络条件下充分挖掘和释放红色基因、光荣传统的深厚底蕴、时代价值和磅礴势能。”“我们的太空”新媒体中心主任王欣阁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介绍道,“‘红’是传统底色,红色基因、光荣传统的原色调,代表政治工作传统优势;‘蓝’是时代特色,信息网络、科技发展的主色调,代表信息技术。‘融’是发展大势,坚持赓续与发展、坚守与重塑、固本与开新相统一;‘合’是最终目的,同时关注虚拟与现实两个空间,拓展网上和网下两个阵地,跃入网络蓝海进行基因植入和传统赓续,最终着力点要统一到凝聚人心、提振士气、涵养精神上,在吸引人影响人教育人塑造人的过程中,积极传导理想信念、核心价值和家国情怀,最终形成1+1??2的核裂变效应。”

据了解,“我们的太空”创办于2018年4月24日,中国第三个航天日。从最初入驻微信、微博、今日头条等平台,经过两年多运营,现已陆续入驻18个媒体平台,从社交互动、资讯集散、视频传播、知识分享到音乐竞演,囊括了年轻人普遍喜闻乐见的技术形式和产品内容。2019年8月1日,“我们的太空”新媒体中心建成启用。王欣阁说:“我们的太空新媒体中心是我们的太空创新实践中心的重要平台,航天人的创新创造热忱,以新媒体建设为牵引,进一步投射到党的建设、铸魂育人、人才培养、安全保卫等各领域全过程,真正使政治工作焕发出别样的生机和活力。‘我们的太空’不仅仅是新时代航天人的创新实践基地,更是大家拥抱梦想、超越梦想的出彩大舞台。”

从“星星相映”到“群星耀太空”

年12月,王俊凯、关晓彤、吴磊等来自北京电影学院的学生们走进航天城,与航天员翟志刚、刘旺、王亚平面对面交流。当广受追捧的流量明星遇见国宝级的英雄航天员,该会是什么画风?由“我们的太空”策划的“星追星到太空”网络活动,仅#王俊凯像极了等爱豆签名的你#这一话题就以火箭腾飞的速度冲上微博热搜,当日阅读量超3亿。

“星追星,到太空,太空也是心中星。”王欣阁感慨地说,“面对英姿飒爽的航天员,这些当红明星秒变粉丝,排着队与心中偶像合影留念、索要签名。青年人该怎样追星、该追什么样的星,这一活动已传递了清晰答案。不论你是何种身份、多大咖位,来到‘我们的太空’就会发现,在无比神圣的伟大事业面前,在挺起民族脊梁的英雄模范面前,每个人都会躬身自省,变得愈加清醒和谦卑。”

据了解,两年多的新媒体实践,有四句话足以彰显“太空初心”,也被许多航天人称为“太空金句”:我们不想当网红,我们只想建红网;我们努力建红网,为了你们当网红;老一辈默默无闻,新一代红红火火;要让全社会尊崇,首先我们要自尊。“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航天人’三个字,历来都是埋头苦干、忍辱负重、牺牲奉献的代名词,从钱学森、朱光亚、邓稼先等老前辈,到夫妻树的故事、长征桥的号子、孔雀河的传说等老故事,滋养教育着一代代航天人铸剑为犁、科学报国,而‘太空’的使命,就是让历史走进现实,让梦想照亮未来,我们不但要唤醒人们的历史记忆,更要浓墨重彩展示新时代航天人奋斗的艰辛和创造的幸福。”

年9月,14名航天员被“我们的太空”新媒体中心授予“航天形象大使”荣誉称号。除了这些家喻户晓的英雄航天员,“我们的太空”还推出了一大批熠熠生辉的跨界明星,像“太空知乎团队”、“北斗女神”卢鋆、“清华男神”于新辰、“太空金镜头”吕炳宏、“太空金牌主播”乔丽江……他们奋战在航天一线各个普通岗位,通过太空新媒体大力宣扬推介,逐渐成为广大钛粉熟知的科技之星、文化之星和航天网红。

“点燃、激活、圆梦、感动”的创新实践

“在日常工作学习中,我们航天人经常会讲到‘点燃、激活、圆梦、感动’这四个词。”王欣阁介绍道,“点燃理想,激活动力,助推圆梦,制造感动,太空每天不一样,太空每天都一样,不一样的是出新的策划和新鲜的面孔,一样的是冲锋的姿态和创新的激情。‘太空’是如何深度融入航天人的生活,看看‘太空’微信公众号文章留言板就知道了,内容上线两三分钟后留言满屏、达到上限,这是航天人创新激情被点燃被引爆的最直接体现。”

据了解,“我们的太空”不仅点燃了广大科技骨干参与到新媒体传播、参与文化创造的热情,更是在资源整合、跨界融合上频频出招,使政治工作深接地气、红红火火。这些被点燃激情的航天人像一颗颗火种影响着自己的朋友圈,使更多人参与到航天文化大传播这个充满梦想的事业中来。比如,科技干部夫妻在太空喜马拉雅FM上更播《百年航天》,母子主播航天知识,央视主播变身太空主播……从普通科技干部到航天家属再到广大钛粉,大家都怀揣着炽热的航天梦,用自己的智慧与激情传播着航天文化。

在优质创客团队和强大粉丝团的加持下,“我们的太空”创新实践中心交出了漂亮答卷:今年5月,在知乎政务机构号影响力排行位列榜首;入驻仅半年,在人民号科技影响力排行榜冲到第6位;中国四大发射场联合直播破10亿;2019年11月,“快舟·我们的太空”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记者 常湘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