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 记者手记 > 正文

抗疫的新闻,从登机前写到凯旋后

2020-05-15 10:21:12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 张席贵   

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吉林广播电视台记者丛龙静——

抗疫的新闻,从登机前写到凯旋后

2月19日,丛龙静在雷神山医院报道患者出院。崔志远 摄

2月17日,丛龙静(右)在武汉同济医院采访重症患者救治情况。赵孟秋 摄

“五一”前夕,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00人名单公布,吉林广播电视台·公共新闻频道制片人、主任记者丛龙静榜上有名,这也是今年吉林新闻媒体中唯一一个获得这项殊荣的人。

丛龙静是吉林第一批去武汉采访、最后一个撤回的记者。5月6日,吉林广播电视台总编室召开了分享会,丛龙静说,这次去武汉46天的采访经历,收获的是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时常让她在采访之后流下激动的泪水。

发现每一个新闻闪光点

从大年初二开始,丛龙静就与吉林出征武汉的医务人员保持着密切联系,每天都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进行“战地日记”的采访。2月13日,得知台里要派记者去武汉,丛龙静立即请缨,并写下了请战书。

从事新闻工作22年,丛龙静经历了地震、抗洪、火灾等省内外重大突发事件的采访。这些现场,有些危险是可以预判和注意的,但是去武汉,面对的是看不见的病毒,她的心理压力还是很大。

“哎,哥们儿,麻烦帮我们拍一张照。”“可以,但我们不是哥们儿,是姐们儿。”丛龙静的第一条采访,就是从去武汉的登机口开始,医护人员齐刷刷地剪了短发,穿着迷彩服,戴着口罩,她居然没有分出来她们的性别。

在登机前,丛龙静让医务人员说一下自己的单位和名字,想让更多人记住这些可爱的英雄,这是她登机前完成的第一条采访。上飞机后,丛龙静得知,中医专家王檀教授恰逢57岁生日,这也成了她的第二条采访,《万米高空生日会》的新闻就这样完成了。

在武汉,吉林医疗队所支援的多家医院,丛龙静几乎都去采访过。她记录下了医护人员是怎样做好防护进入隔离病房的,记录下了医护人员救治患者的紧张与忙碌,记录下了患者出院时的兴奋与泪水。

记录下感动,传递给受众

吉林一共派出1222人支援武汉,年龄最大的是63岁的吉林大学一院郑杨教授,最小的是1998年出生的吉林中医医疗队队员王佳玉。在这个队伍中“90后”有277人。丛龙静和同事们走近他们,用镜头将一幕幕感人的画面记录下来,以不同的方式呈现给受众。

丛龙静说,最愿意做的采访就是患者出院,一批又一批,他们说得最多的就是感谢,感谢医护人员的辛苦付出。

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收治的都是重症和危重症患者,丛龙静住的地方与这家医院一街之隔。初到武汉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消杀、防护,丛龙静一点点学。她也担心洗澡时,病毒会流入眼中、口中。以至于在武汉46天的时间里,即使眼睛、鼻子痒,她也不敢用手去触碰。

“3月18日起,我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每天晚上,我的体温就会升高到37.1℃、37.2℃,这种情况会持续几个小时,其实我不怕得新冠,因为我相信即便自己得了,医护人员也会将我治好。但我又害怕得上新冠,因为天天要到各医疗队采访,一旦得了传染给其他人怎么办?”丛龙静说,心理专家对她说,这和她连日来的熬夜、劳累以及心理紧张有一定的关系,医疗队专家给丛龙静开了中药,经过调理,身体很快恢复正常。

一个人留在武汉继续战斗

“因为各医疗队驻地不在一起,工作比较分散,医护人员进入红区工作,又不能带手机,所以我们联系起来很困难。”丛龙静介绍,采访后要第一时间发回到台里的天池云平台、发给《众志成城 共克时艰》特别栏目组,各栏目组还要发一些微博、微信公众号,制作成短视频等,这些要第一时间播发,所以边拍边传素材是常态。回到驻地消杀后,再把拍到的素材进行整理、写稿、初编后传回台里,基本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十一二点。

从3月22日起,吉林支援武汉医疗队第一批人员返吉,此后台里同事们陆续回到了吉林。丛龙静选择一个人留在武汉,对吉林五批返吉人员凯旋情况通过吉视网、吉视通、吉林融媒等平台进行网络直播报道。

一个自拍杆、一部手机,既当摄像,又当记者,要提前深入了解医疗队整体情况,提前做出直播方案。10天下来,在后方同事的配合下,丛龙静在武汉的直播累计时间约17个小时,观看参与人数近800万人次。

据吉林广播电视台总编室统计,丛龙静和台里的同事在武汉发回的素材,制作报道共8000篇(次),阅读量4496.05万次。

“作为一名记者,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而组织上却给了我许多的关爱,非常感动。”丛龙静说,她将继续在一线强“四力”、写好稿。(记者 张席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