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 传媒人物 > 正文

汪晓东:党报与人民同心同向 党心与民心同频共振

2020-05-06 10:51:44    来源: 人民网-传媒频道   作者: 人民网-传媒频道   

汪晓东在武汉火神山医院采访

人民网传媒频道:回顾以往参与的各类大事件报道,您觉得人民日报社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报道有哪些不同之处?

汪晓东:这些年我确实参加了很多重大报道,包括汶川地震报道。与以往的这些重大报道相比,这次疫情报道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报道的舆论生态和媒体格局完全不一样了,我们现在是一个全媒体时代,网络高度发达,其中也包括自媒体。在这样复杂多元的舆论生态中,主流媒体如何继续立于主导地位,如何占领舆论的制高点?这是全新的课题,其中的挑战也不小,对于我们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比较突出的是,重大公共突发事件发生,很多虚假信息以及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也就随之而来,人们称之为“次生灾害”。以前互联网没有像现在这样发达的时候,这些“次生灾害”危害还没那么大,范围也没那么广,现在完全不一样了。因此,主流媒体肩负的职责也就更大了。怎样强化正面声音,消解负面舆情,需要我们创新报道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尤其是要高度重视新媒体传播。而在这次抗疫报道中,我们的新媒体报道也全面发力,推出了很多“刷屏”产品,对于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也及时予以回应,起到了解疑释惑、激浊扬清的重要作用。很多湖北和武汉的读者说:“关键时刻,还是要看人民日报!”

人民网传媒频道:前方报道团队也有不少年轻的记者,85后、90后能占到多大比例?经此一“疫”,您对这些年轻新闻人有什么新的认识?

汪晓东: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你们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总书记的话,对抗击疫情一线的青年人、包括参加报道的年轻记者既是充分肯定,也是巨大鼓舞。

我们的前方报道团队,也是以年轻同事为主力、充满活力和战斗力的团队,“85后”“90后”占到80%以上,他们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展现了一往无前的力量,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人民日报的未来和希望!记得2018年社庆70年的时候,同事们都说“70年党报正青春”,我从一线的年轻同事身上,再次强烈感受到了这一点。

比如,为了不影响家人,湖北分社所有同志有家不回,全部跟大部队一起住在酒店。一位年轻的分社记者告诉女儿“出差”了,女儿每天画一幅画表达思念和祝福。有一位在其他分社工作、家在武汉的年轻同事告诉我,只能在父母送换洗衣物到酒店时匆匆和他们见一面,平时不敢给他们打电话,因为一拿起电话就会流泪。采写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事迹的年轻同事边哭边写,写到最后已泣不成声,中央指导组宣传组负责同志称赞“英雄的事迹很感人,采访英雄的记者也很感人”。为详细了解重症监护病房医生的工作情况,两位年轻同事在金银潭医院ICU通宵采访,他们说,“明知会感染,我们也要上,看到这些医生处在高危环境,我们冒这点风险算不上什么”……从这些可爱可敬的年轻同事身上,我也学到了很多。他们为报社增了光添了彩,他们是报社年轻人的榜样。经此一役,他们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收获的是信念更加坚定、胸怀更加宽广、人生更加厚重。一位前方的年轻同事说,“经过这一仗,我已经不是昨天的我了,不是出征前的我了。”我非常认同这句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抗击疫情的战场,对于广大新闻工作者、尤其是年轻记者来说,正是增强“四力”的实战课堂。

人民网传媒频道:您曾多次提到“要与人民共情”,作为新时代的记者,如何才能更好的与人民共情?

汪晓东: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这场疫情既是一场大战,也是一场大考。对新闻工作者来说,这场大考,考出了政治素质,考出了业务水平,也考出了与人民群众的感情;考出了传播力,考出了战斗力,也考出了与人民群众的共情力。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所有人都是战士,是战士就要冲锋,就要救人,新闻工作者也不例外。说到底,就是要始终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最高位置。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通过参与抗击疫情的报道,我以及我们所有的同事,对于这句话都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思考。始终与人民群众共情,这是党的新闻工作者一辈子的坚守,对我来说,也是参加抗疫报道最重要的感悟。

有一位战地摄影记者说过:如果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借用这句话,如果你写得不够好,是因为你离人民不够近。换言之,如果你要写得足够好,就要离人民足够近。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与人民共情。

人民网传媒频道:经过这次疫情报道,您如何看待记者这个职业?

汪晓东:我想先说说我父亲。我到武汉,一开始没有告诉我父亲,他已经80岁了,身体也不好,我不想让他担心。当然后来他也还是知道了。有一次跟父亲通电话,他说,这样的事情,你还是应该去,自己注意做好防护。听了他这话,我眼泪掉了下来。那也是我到了武汉第一次落泪。我父亲是一位退休语文教师,不过他对新闻报道很痴迷,他说自己是“土记者”,最大的爱好就是写新闻,当了五六十年的通讯员,直到现在,还经常写。他对我选择记者这个职业影响很大。

在惊心动魄的抗击疫情战场上,记者的职责是什么?就是3句话、9个字: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人民群众是要通过我们的报道,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了解各方面所做的工作和疫情防控的进程,了解抗疫一线工作者的感人故事。人民群众要从我们的报道中找到“定盘星”和精神力量。总书记提出了“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坚定信心是第一位的,而主流媒体在这方面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记者这个职业是崇高的,也是负有重要使命的。经此一役,这份职业的荣誉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加深了。这也必将成为我们做好工作源源不尽的动力。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