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 传媒研究 > 正文

赞亿万人心的可贵张力

2020-04-17 10:50:40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 江作苏   

“医者仁心”是中国医学传统。人心相通,这种伦理所蕴含的宏大张力,全社会普而用之于迎战旷世罕见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它不仅体现在4万多医护人员驰援湖北,体现在党领导的高强度全国资源总动员上,也体现在舆论场的话语伦理构建之中。

高度碎片化的互联网舆论场,在猝不及防的巨大疫情撞击下,本来有着酿成更大社会风险的可能性。但是,当历史研究者回望这个惊心动魄的社会大事件过程时,会看到一个现象,那就是社会向善,仁心普在,形成了与凶险疫情相对抗的强大伦理张力,汇为舆论场的主流,也使国人的媒介意识浴火涅槃。

时代不同了,古代的仁心一般体现于个体行为,至多是有限的群体之上,而在这次迎战疫情中,社会舆论体现的是一种无差别的、普惠而深切的仁爱之意。举国资源的托底并不是唯一的国家力量体现,关怀一切人、守护一切人,这种民心的共识才是一致行为的归依。例如在互联网上,无数网民持续注视火神山医院抢建,关注每一位患者的命运,日夜牵挂国运家运乃至人类命运,愿意为之付出各种代价,这类丰富的舆论表达现象,成为将来史家难以用笔墨尽述的史料。

有序而深厚的仁爱,聚合成为舆论主流。有序是他信也是自信的表现,不仅千万人口的武汉“封城”之举得到民意配合,而且各地的抗疫措施都形成了自觉的舆论。共同营造绿码环境,使之不仅成为健康的通行证,也呈现了各个地方意志的网上表达。这种绿码意识体现了社会化的仁者爱人,体现了强大社会自我调控的伦理勇气。以中国之大,如果没有这种伦理张力的无形力量,疏漏就会造成管涌,管涌必然导致溃堤。

“守静笃”主张源之于老子。疫情时期,在静持状态下体现殷切守望,伦理力量用不事喧哗的方式凝成巨力。可以说与疫情的搏斗是安静的决斗,空旷的街巷和车站码头不是没有人气,如果没有意志的传递,社会早就停摆。这种意志体现的传播符号,在被口罩遮盖得认不出人的状态下,也许只是处于高危环境里医者的一个简单的手势,也许只是一幅斜阳下推送老年患者的暖心照片,也许表现为关注对面楼层两个多月随风乱拂的窗帘视频,而更多的是交流各种以“宅”支持抗疫的不同方式。国人的这种“静”,是一种令对手生畏的力量。事实证明,义和拳式的历史不会重演,科学与实力再配合以伦理的力量,在惊心动魄的搏斗中取得了全民性的主动。

当然,舆论场伦理的张力也体现在民间和媒体的监督上。不仅被监督者在压力下不断修正存在的不足直至被绳以法纪,而且监督者本身也要接受来自社会的监督。可以说具有一定张力的舆论环境,客观上不仅使得抗疫斗争体现了世所公认的效率,也避免了系统性失误的风险。

从冬到春,从形势险峻到大势向好,国人的仁厚宅心,通过传播符号汇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淬炼,这个舆论现象体现了网络生态正在走向成熟,更是国人在这个不平静世界中,“你若安好就是晴天”的伦理所向,也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民众可贵的自持力。(江作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