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 传媒评论 > 正文

疫情是对领导干部媒介素养的大考

2020-02-26 17:05:07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 张瑾   

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一些地方领导干部面对媒体负面舆情不断,可见领导干部媒介素养缺失已经不仅仅是个案,而是带有共性的问题。

“当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携带着被放飞的“加速度”肆虐民众的巨大压力,面对各路媒体“长枪短炮”的密集采访,面对亿万百姓焦急期盼的目光,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如何做到守土有责、责任心重、靠前指挥?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中央要求,面对疫情,要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

引导好舆论,要及时发声。这就需要领导干部第一时间向公众介绍客观事实,冷静理性,逻辑清晰,入情入理,能够让大家在海量真假难辨的信息迷雾中知晓疫情的发展脉络和真相,及时消减谣言带来的猜测和担忧,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惴惴不安和惊慌恐惧中获得希望与安慰。

引导好舆论,要准确发声。这就需要领导干部恪尽职守、深入一线、靠前指挥。不仅要深入防控疫情第一线,及时掌握疫情,还要做到数据清晰、熟稔于心,更要及时发声、智慧发声,给关切、担忧的群众吃“静心丸”和“定心丸”,更好地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

引导好舆论,要有针对性地发声。近期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特别提出,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群众的关切。在互联网和移动传播环境下,各种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领导干部身处一线,掌握的信息更加全面、真实,有针对性地回答群众关切的问题,发出权威的声音,阐明真相、澄清谬误、驳斥谣言,就能够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增强人民群众战胜疫情的勇气。

引导好舆论,发声要有“共情感”,体现人文关怀。很多领导干部虽然能做到及时、准确发声,但给人以公事公办的印象,缺乏人文关怀,不能与受到疾病侵蚀的患者及广大人民群众产生“共情效应”。领导干部要通过媒体发声,让人民群众特别是患者感到你和他始终是战斗在一起的,和他们同呼吸、共命运、心相通,这样才能够凝聚人心、万众一心,激发人民群众昂扬的斗志,增强必胜的信心。

当前,防控疫情进入关键时期,及时发声、准确发声、有针对性地发声、“共情”发声,都是领导干部媒介素养和掌控舆论能力的基本要求。面对疫情的高压淬炼,考验着领导干部的责任、担当和能力,如果没有良好的媒介素养,不懂得何时发声、如何发声,不仅错失良机,贻误防疫大局,更会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损害政府的公信力。少数领导干部在抗疫中被问责,从某种意义上说,也为平时不重视培养和提升媒介素养的领导干部敲响了警钟。(张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