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 记者手记 > 正文

致敬“逆行者”,他们亦选择“逆行”

2020-02-12 15:54:32    来源: 新湖南客户端   作者: 田甜   

一位位“逆行者”的身影让人动容,但你可曾发现,记录“逆行者”身影的记者们,同样是“逆行者”中的一员。隔离病房、高速关口、铁路公交……“逆行者”会出现的一切地方,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

今天,我们将向大家讲述湖南日报社4位“逆行者”的故事。

段涵敏:“离家出走”的妈妈

  湖南日报教科文卫新闻中心记者段涵敏在采访现场。

1月30日,湖南日报教科文卫新闻中心记者段涵敏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离家出走”。

段涵敏在《湖南日报》已经跑了十来年医卫线,这次的疫情报道,她自然是主力。从年前开始,她就没怎么带过孩子玩了,这几天因为经常会去医院采访,为了家人的健康安全着想,索性搬了出来,住在了单身的同事家。

2月3日晚7点多,回到新住处,段涵敏拿出手机,准备跟儿子微信视频。她的微信有20多个疫情相关的工作群,光置顶的就有7个。线索群、策划群、办公群……一个个群的信息此起彼伏,让人应接不暇。她一个个地浏览了各个群里的信息,确认了是否有可用的新闻讯息后,才点开了她丈夫的头像。

视频通话接通了,儿子从屏幕上探出了头。小伙子今年两岁了,胖嘟嘟的小脸,眨巴着大眼睛,嘴里一直奶声奶气地叫妈妈,特别可爱。“宝贝今天乖不乖?晚上吃什么啦?”段涵敏一边问,一边用手指轻轻摸着屏幕上儿子的小脸蛋。

视频通话的时间并不长。因为白天去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采访完,段涵敏还有几条稿子要写。这段时间以来,采访和写稿子占据了段涵敏每天的绝大部分时间,写稿到凌晨早已经习以为常。

这段时间,各个媒体的重心都在抗疫报道上。段涵敏主持了报纸和新湖南的“一线抗疫日记”专栏,采写了“最勇敢的逆行,最温暖的背影”“隔着防护玻璃,在处方笺上写下‘加油’”等数十条好稿。除夕夜的团年饭,为了赶稿子,段爸爸默默地把饭菜盛到了书房。大家都在看春晚,她却还在打电话联系采访、码字。

段涵敏2月3日采访的主题,是大家最关心的事。“湖南有足够的收治能力吗?患者的救治有保障吗?……”她在电脑上敲下了这些字,一边翻看采访笔记和资料,一边专心致志地写稿。在她看来,公开、透明的信息是防疫很关键的一步,作为新闻工作者,虽然每天“忙成狗”,但能为打赢这场硬仗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很有获得感。

过了个把小时,段涵敏的微信上,丈夫发来了照片和信息:“儿子又哭着找妈妈了。”她看着手机,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

段涵敏擦了擦眼泪,收拾好心情,明天的“战斗”还将继续。

孙敏坚:愈夜愈美丽

从大年初二开始,爱美的湖南日报时政新闻中心记者孙敏坚就再没有睡过美容觉了。夜里熬到凌晨3、4点,早上7、8点起床,已经成了家常便饭。

  湖南日报时政新闻中心记者孙敏坚在熬夜写稿。

1月27日上午11时起,对接稿件、删减文字、联系照片……孙敏坚忙到晚上8时许,稿子才陆续在新湖南上发完。刚想着松口气,晚上10点半,她又接到领导电话:“敏坚,迅速采写一条湖南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积极抗疫的大综述,当日成稿,新媒体平台首发。”

大综述、10点半,当日成稿!面对这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孙敏坚立说立行,没有一句推脱。搜集素材、电话采访、构思写作……近4000字的《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竟然真的一夜成稿,当孙敏坚抬头一看,已是凌晨三点。

第二天一早,没来得及补眠的孙敏坚,又早早起来外出采访。晚上近11点多,熟悉的电话又响了起来:“敏坚,写一篇关于湖南精神与抗击疫情的时评,明天一早发出。”

又是一场“夜战”。由于连续疲劳作战,孙敏坚的眼睛早已不听使唤,在3杯咖啡的陪伴下,她终于在凌晨4点交出了初稿。早晨8点半,她又爬起来,按领导的修改意见继续打磨稿件。中午12点半,《@湖南人,疫情防控要继续“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终于在湘伴公众号推送出来,这时,她才想起来自己还没吃东西。

朱玉文:采访中的盒饭情谊

今年,已经是新湖南客户端记者朱玉文第5次春节假期加班了。春节期间,他没吃上几顿好饭,倒是结交了一位一起吃盒饭的好朋友。

腊月二十九,朱玉文直接从新春走基层的新闻现场,转移到疫情防控的一线。整个春节他一直在坚持“战斗”,几乎没休过一个整天。

这段时间,朱玉文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省疾控中心。几乎每天,他都会去采访省疾控中心应急办主任、主任医师刘富强,一起探讨当天最热点的群众关注点,和最急需向老百姓普及的防疫知识。这组“新湖南独家”防疫科普报道,也成了湖南媒体中最权威的一档防疫栏目。

朱玉文每天的工作都是连轴转,而刘富强也很忙。很多时候,朱玉文只能在他吃盒饭的时候抽空完成采访。两个人,一人一个盒饭,常常聊着聊着,都忘了吃饭。等回过神,却发现饭菜已经凉了。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与省疾控中心专家刘富强在一起吃盒饭。

一次又一次的“盒饭采访”中,朱玉文和刘富强成了朋友。他常对刘富强说:“刘哥,等到疫情结束,咱们哥俩出去吃顿好的,相信这天一定不会太远!”

唐俊:每一次采访都是一趟感动的旅程

2月2日开始,一组题为《这些痕迹,刻在你脸上,痛在我心里》的组图,在大家的朋友圈刷屏了。许多人说,被这组满脸口罩印记的医护人员照片深深感动了。这组照片的作者之一、湖南日报社新闻影像中心记者唐俊却说,他才是真正被感动的那个人。

这些天的疫情采访中,唐俊一直在报道的一线。

  湖南日报社新闻影像中心记者唐俊在一线采访拍摄。

他见证了湖南首例患者治愈出院,跟踪过医护人员进社区为湖北回来的发热人员检测,拍过寒风中高速公路卡口的检疫工作人员,探访过发热门诊隔离病房……他说,每一次采访都会遇到为了这场“战疫”而努力着的人,每一次采访都是一段感动的旅程。

说起昨天的采访经历,唐俊最动容的是护士长陈金辉的故事:1月22日,陈金辉接到通知,湖南省人民医院需要紧急成立留观病房,当晚,她带着4名护士,连夜清空日间病房,投入到疫情工作一线。到昨天,陈金辉已经在留观病房10天,这10天里她再没有回去见过她的两个女儿。

唐俊说,陈金辉3岁的小女儿还有些懵懂,但她会在吃饭时,不让姐姐坐妈妈的座位,也会帮妈妈留下最爱的鸡爪。8岁的大女儿会在微信电话奶声奶气地对妈妈说:“妈妈你快点救人,把人救好了,你就回来吃饭。”

看着为了节省防护服,不吃饭不喝水以减少上厕所次数的医护人员;看着临时病房里连灯都没有医务人员洗澡间,看着拿下口罩护目镜后医护人员的满脸印记……唐俊在采访中几次要落泪。

唐俊说,他们也是父母的儿女,儿女的父母,但他们也是真正的战士,在最危险的地方守护着人们的健康。作为一名记者,能成为他们故事的记录者,与有荣焉。(记者 田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