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 媒体融合 > 正文

江西分宜:融媒中心成了数字风景

2019-09-06 16:33:31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 李子木   

江西是个风景秀丽的省份,自然风景有庐山、婺源,红色风景有井冈山、瑞金,每年这些地方都会挤满来看风景的人。相比之下,新余市分宜县因为缺少吸引人的资源,少有人知道它身在何方、地有多大。

如今这种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风吹草低的内蒙古,到天池岸畔的新疆,都有人在快马加鞭地赶来分宜看“风景”,据新余市网信办主任敖卫兵介绍,从启动融媒体改革到现在,分宜已经接待了全国各地600多个考察团,不过大家来看的是一道特殊的数字风景——分宜县融媒体中心。近日,在江西采访的《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也加入看“风景”的队伍。

改革先行源于真实需求

早在3年前,分宜县就从人员、机构融合入手,在江西省率先拉开县级媒体融合发展的改革大幕。

“分宜县之所以在融媒体建设上抢得先机,首先是因为我们要融在一起的心情真的很迫切。”据分宜县融媒体中心总编辑李建艳介绍,在中心成立前,分宜县的7个县级媒体各有归属,县委宣传部主办承办内部刊物、微博、微信公众号和手机报;县文广新局主办承办广播电视频率频道;县政府办主管“中国·分宜”官方网站,大家各自为政,传播力、影响力都不大。从经济效益上看,只有广播电视系统可以从事经营活动,营业额也很惨淡。当时作为县广播电台台长的她,有时候头脑中也会产生“要是大家形成合力会不会更好”的想法,但这样的融合涉及机构、人员、财政上的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

转机出现在2016年6月,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指示精神,分宜县在县委书记李逸翔的推动下,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启动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试点探索工作。恰在此时,江西日报社又推出了“赣鄱云‘中央厨房’”,两个有利的因素相加,让李建艳心中的想法变成了现实。

先是7个媒体从主办单位中剥离出来,整合为一成立了分宜县融媒体中心。2017年4月,依托江西日报社“赣鄱云”智慧云平台,采取独站点模式,建成上线了分宜县融媒体“中央厨房”平台和“画屏分宜”客户端,实现所属客户端、WAP手机网、PC网站、微博、微信等媒体的集中管控和一键分发。同时,在“中央厨房”平台上,建成了一个移动采编系统,实现了移动指挥调度、现场采访发稿和移动审核功能;集纳了一个舆情监控系统,实现了互联网上涉分宜信息以及网络热点新闻实时采集,指导服务新闻生产。

融媒体中心成立后,朝着“一端在手、天下全有”方向努力奋进。“画屏分宜”客户端不仅集成了县融媒体中心所属7个新闻媒体端口,构建了覆盖县直单位、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微博微信矩阵,做到一键打开、一端呈现,让群众方便快捷地浏览新闻信息;还增加了便民缴费、文化旅游、交通出行等服务内容,开设了《党群》《问政》专栏,随时收集民生、投诉、政策解答等各方面问题反映,并建立了各单位信息员限时回复制度。李建艳的感受是,天地一下子就宽广了,可以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了。

融合催生奇妙化学反应

媒体融合不是简单的媒体相加,更不是媒体单位搞集中办公,其成功的关键就在于跨越“相加”迈向“相融”。对此李建艳有深刻的感受。

据她介绍,融媒体中心成立以后,新闻生产流程实现了由“多口子进、多口子出”到“一口子进、多口子出”的变革。改变过去一个媒体一套人马的办公思路,采编发人员“人人见面、面对面工作”,提升了记者采访效率,以前需4名记者完成的重要采访活动,现在仅需1—2名记者。评价考核则由“多把尺”变“一把尺”,统一采取“采编发数量+优稿数+网上供稿数量+阅读点击量”为主的考核指标核算绩效,打破编内人员和编外人员的身份差别,用一把尺子量人才、评业绩,做到“同岗同责、同工同酬、优劳优酬”。

李建艳说,这两项变革对融媒体中心而言如同催化剂,使中心的各项工作都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首先是新闻生产力大幅提升,融媒体中心成立后,部门之间的区隔不见了,记者、责编、主编、主任的级别淡化了,形成了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全天滚动的生产、传播方式。2018年一年就开办新闻、专题栏目38个,每周播发稿件从420篇增至700篇。

新闻影响力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融媒体中心成立后,记者可以将写好的稿子上传到“中央厨房”。中国江西网、江西手机报、新余发布、“画屏分宜”的编辑可以按需加工,然后在各自的微博、网站、客户端、手机网等平台进行分发,实现了省、市、县“由下而上”的三级联动,2018年分宜融媒体中心在《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共上稿62条,其中头条13条。在2018年度第二十六届江西新闻奖评选中,分宜县融媒体中心选送的3件广播作品和3件电视作品全部获奖,获奖奖项和数量居全省县级媒体之首。

社会效益的增长也带来了经济效益的丰收。李建艳介绍,过去7个县级媒体中只有广播电视台有60多万元的广告收入,且逐年下滑,改革后成立了一家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收自支的融美文化传播公司,负责中心7个媒体平台的经营创收,实现“专业人做专业事”。中心和公司机构分开、人员岗位分开、业务流程分开、财务安排分开、考核评价分开;既保持编采业务的相对独立性,又保持经营创业和产业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做到了“两分开两促进”。2018年经营收入达到900万元,今年上半年,融媒体中心的收入已经突破600万元。


最可喜的变化是人

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而在分宜县融媒体建设中最让人欣喜的也是人的变化。“融媒体中心通过培训和外派跟班锻炼等手段,努力打造出一支一专多能的融媒体记者队伍。以前我们的记者只有本和笔,现在手里多了手持云台、数码单反、无人机等。”李建艳说,以前一个活动需要2—3名记者,有写文字的,有负责摄影摄像的,现在一名记者就可以完成所有工作,而且效果更好。

采编人员越来越精干,宣传水平也越来越高。2018年端午节期间,分宜县洋江镇举行龙舟竞渡和端午民俗活动,通过省、市、县三级互动直播,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在线观看人数突破400万,仅分宜融媒体客户端直播点击观看人数就达到235万人次,是县总人口的7倍,影响力和传播辐射力均创历史,央视《新闻直播间》也进行了连续6分钟的直播。

2018年以来,分宜县融媒体中心又推行乡村宣传员制度,派出16名记者编辑深入到全县各乡村,当好乡村新闻宣传的策划员、协调员,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宣讲员、督查员。这些乡村宣传员除了要完成县委宣传部和县融媒体中心指派的宣传任务外,还要结合当地实际,针对民众关心的现实问题,对村民进行宣讲,解疑释惑,并在手机报、微信群发布,在乡村喇叭里播报,编写黑板报,编排快板、顺口溜等,以多种多样的形式让村民知晓。

敖卫兵介绍,乡村宣传员制度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他们不仅及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打通了乡村宣传“最后一公里”,而且第一时间把沾满泥土芳香的新闻素材带回来,通过“中央厨房”与省、市媒体互联互通互动,进入连接省、市、县的新闻素材库,据此制作的一批鲜活、原创、群众喜闻乐见的融媒体作品,浏览量屡创新高。这些来自乡村的新闻,通过县、乡、村新媒体矩阵实现了二次传播,放大了传播效应。

在采访的最后,李建艳告诉记者,分宜县今年启动了融媒体中心升级版建设,着力在平台融合、技术支撑、内容生产、经营管理4个方面优化升级,重点是在用好融媒体上下功夫。“希望在5G时代,我们的融媒体能突破现有瓶颈,迎来更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