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21日电(新华社记者 史竞男)近日,围绕网络文学专项整治相关热点问题,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负责人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 问:开展网络文学专项整治的目的和意义何在? 答:开展此次专项整治,是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对网络文化繁荣发展和网络空间规范治理的总要求,进一步规范网络文学传播秩序,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具体说,一为了坚决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网络文学4亿多用户规模,青少年是其中最大的读者群体。部分网络文学作品存在内容导向偏差、低俗、色情、暴力等问题,违背公序良俗,甚至违反法律法规,损害、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对此,群众特别是家长群体反映强烈,必须加以整治。二为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网络文学已历20余年发展,作为网络出版重要版块,社会影响日益广泛。频频出现的作品导向不正确、涉黄引流、侵权盗版等行业失序问题,深层次影响了行业长期性、持续性发展,必须加以规范和整治。 问:这次专项整治的目标是什么? 答:目标是让网络环境更清朗,让网络文学行业生态更良好。通过严格执法,查处一批内容低俗有害的网络文学作品,关闭清理一批网络文学网站、App及微信公众号,查办一批违法违规典型案件,形成震慑和警示作用。坚决遏制行业中见利忘义、缺乏责任、丧失底线,靠色情低俗、打擦边球及盗版侵权手段非法牟利等不良倾向。同时,探索监管长效机制,强化导向管理,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完善内容把关制度,从平台关口坚决堵住不良作品进入市场。 问:专项整治阶段性成效如何? 答:8月14日,我办向外公布了阶段性进展。行动开展以来,各地各部门坚决整治通过文学网站、App、微信公众号等传播淫秽色情小说、漫画等乱象。不论什么平台、规模大小,违法行为一经查实,一律严厉追究责任。截至7月底,共核处涉嫌传播低俗色情甚至淫秽内容的网络文学网站、App、微信公众号和作者线索347条,其中已查办刑事案件10起、行政案件67起,约谈网站70余家。经过整治,网络文学环境面貌有明显改观、网络市场秩序也更加规范。 问:专项整治开展中有什么难题难点? 答:由于网络文学作品海量,无论监管部门还是网络文学平台,因队伍力量、技术手段等限制,内容监测、检查、审核均做不到全覆盖、全流程、全方位,导致一些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发现了不能及时处理,一些案件线索无法追查等情况。一些地方存在鉴定力量薄弱、执法力量不到位情况。一些案件中,对违法违规企业、个人惩罚力度还不够大,未形成真正的震慑效应。 问:如何看待专项整治中出现的舆论观点? 答:多数网民对开展网络文学专项整治是支持的,其中很多网民还积极举报问题作品、问题企业,就整治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当然,我们也注意到,部分网民基于追捧偶像、不熟悉法律法规、理解认识差异、情绪宣泄等原因发出不同声音。如在依法查办一些案件时,一些群体、自媒体出于某种目的,炒作是对某类群体的打压,而无视或者故意掩盖作品传播淫秽色情、非法出版的违法事实;一些网络文学企业用故意曲解来“带节奏”,将正常行业监管行为描述为针对性行动,掩盖存在问题,推卸自身责任;一些企业在专项整治要求完善自身内容把关制度、明确审核标准时,用过急过紧方式“一刀切”,机械式应对,给从业人员造成对行业监管政策的误解。在此,我强调,专项整治始终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工作中“扫黄打非”部门切实依法监管、依法办案,网上网下出版的内容监管标准也是明确的、一致的。 问:专项整治中采取了哪些举措? 答:一是密切联防协作,发挥网上“扫黄打非”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协调统筹公安、新闻出版、文化执法、网信、通信管理等部门形成监管合力,持续强化监管措施、持续清理有害信息。二是充分发挥查办案件主导作用,提升打击效果,适时宣传曝光重点案件,形成震慑。三是在夯实企业主体责任上下功夫。建立与企业联系沟通机制,加大导向引导和工作指导力度。对发现问题的网站及时开展约谈警示。督促落实完善内容审核制度,清查存量增量内容,优化网站技防、人防手段,加强自审自查。督促主要互联网公司加强内容管理,整顿低俗内容引流现象。督促各企业完善举报受理机制,认真处理网民举报。 问:专项整治的下一步安排是什么? 答:继续深化开展整治,将进一步加大查办案件力度,坚持日常监测和专项监测相结合,提升及时、主动发现能力;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处置方案,对不法分子违法违规行为做到严格处理,将其打疼打怕,打出声势和震慑。对各正规平台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加强与主要行业监管部门的配合,形成监管合力,把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