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 传媒研究 > 正文

做好人物报道应见“其人”知“其事”听“其声”

2019-07-24 10:32:40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 周游   

先进人物许振超接受采访。资料图片

先进人物是社会的脊梁、公众的榜样,先进人物报道历来受到主流媒体和社会公众的欢迎。在新时代,先进人物报道的舆论引导功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公众阅读习惯的变化,先进人物报道的吸引力、传播力、引导力受到一定影响,也对做好做精报道提出了新要求。那么,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写出受社会公众欢迎的先进人物报道?

精选身边普通人

做先进人物报道,最关键的前提条件是选对人。选谁不选谁,是做先进人物报道的第一项重要工作。是不是职位越高的人物越适合采访报道?是不是贡献越大的人物越适合采访报道?站在受众接受角度,答案是不一定。

根据笔者观察,对于具体的人物报道而言,受众最想看到的不是“高大上”的人物,而是生活在他们身边,甚至和他们有某些相似之处的普通人。

新华社此前刊发的人物通讯《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记优秀共产党员、木里县马班邮路乡邮员王顺友》,是一篇经典的人物通讯报道,得到学界、业界和受众的肯定,并获得中国新闻奖通讯一等奖。

这篇人物报道在社会上广泛流传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原因便跟主人公的身份有一定联系。其是四川省一个基层乡邮员,是公众心目中的普通人——他没有高高在上的职位,也没有作出惊天动地的贡献,他的生活条件比一般人都要艰苦……然而,就是这样的普通人,20年如一日坚持走乡邮路,做出了一番不普通的成绩,最终让大家肃然起敬,他为了一个简单而崇高的使命在大山深谷奉献青春年华的事迹让人感动落泪。

事实上,只要我们去观察一些流传甚广的人物报道,会发现主人公是普通人的比例较高。比如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振超效率:赶超世界第一》,其主人公是青岛港明港公司前湾集装箱桥吊队队长许振超;《人民日报》刊发的《老郭脱贫记》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文内的主人公是河南封丘县王村乡小城村的一位贫困农民……正是这样一个个普通人,一步步向前迈进,创造了令人赞叹的业绩,谱写了新时代可歌可泣的新篇章。

着眼生活普通事

人物形象能不能立得住,关键看人物故事。先进人物的形象立不立得住,人物故事更为关键。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特聘教授邹振东曾表示,“故事传播是主流舆论最好的传播方式。”

《工人日报》刊发的《“见字如面”23年》,写的就是普通人的普通事。此前,《工人日报》记者在兰州火车站采访时获知兰州铁路局兰州客运段的一对职工——李全忠、任亚娟夫妇和他们的女儿,在站台短暂团圆了37分钟。这家人“筹划”这次相见居然不是通过电话、微信或其他通讯方式,而是用家中的“留言本”断断续续写下的几条留言。而这种“见字如面”的情感交流,他们一家人坚持了23年。

经过记者的挖掘,12本家庭日记、6820条留言、24万余字的背后,是一对夫妻23年里聚少离多、牵肠挂肚的平凡故事。这样的故事让读者体会到最触动人心的亲情之美、家庭之美、人性之美,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很多人认为,先进人物要选择很“大”的故事。事实上,要想公众很快接受这个先进人物,愿意谈论和推荐相关的报道,反而要写这个人物的普通事。

当然,要很好地表现先进人物的普通事,一方面可以报道“强者”的“弱”故事,另一方面可以报道“弱者”的“强”故事。

《人民日报》刊发的《老郭脱贫记》,报道的就是一个典型“弱者”的“强”故事。记者采访时发现了老郭的与众不同:吃低保、安排公益岗位,这是他该得的,但他总想让出去。那他是如何脱贫的:年轻时不穷——因儿子生病致贫——自己打工落下脑梗病——享受到扶贫政策——带头种药材致富。文章短短1054字,故事却很有说服力、感染力。正是老郭这么好强的故事,让贫困户努力脱贫的正面形象更加高大。

引用性格鲜明语言

选好要报道的人和事,对读者而言,还是只见“其人”,只知“其事”,还没有听见“其声”。事实上,做好人物的采访工作,选好人物的个性语言,对树立丰富的人物形象来说是事半而功倍的。

比如,《“见字如面”23年》写的就是铁路双职工和女儿的故事。文内引用了女儿的一句话——“高三那年,学校开家长会,夫妻俩都在列车上值乘检查。李卓蔚既没打电话也没发短信,在家庭日记本上写下了一条留言:‘爸妈,后天要开家长会,我英语竞赛考了全校第2名,想着让你们看看我的成绩!’”

又比如《河南日报》刊发的《马氏“兄弟”跨越二十年的诚信》,报道了两个不同民族的马姓兄弟时隔20年借钱还债的诚信故事,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文内就采用了这样一句直接引语——“马保东告诉马奋勇,是他激励着自己奋斗了这些年,自己现在已是河南东信建设集团公司的董事长,‘东’是我的名字,‘信’就是诚信。”

选好人物报道的直接引语,还要选好普通人的“弱话语”,着力表现人物平凡的一面。《振超效率:赶超世界第一》报道了许振超的高超技术,其中有一次在明港5号桥吊上,五六个维修主管围在桥吊前伸距上愁眉不展,修了一下午还是不行。许振超这儿摸摸那儿看看,过了十几分钟,他在张紧液压站跟前站住了,认定是右边这个阀有问题,叫大家换掉它试试。十几分钟后,换上新溢流阀的机器恢复正常。工人们赞道:“神了!”然而,对这样的事,许振超说:“没什么神的。1975年我开门机时,就遇到过类似的毛病。连技术员都没办法。我不死心,买了本《液压技术》,边学边修,到底给捣鼓好了。”

要注意的是,先进人物的直接引语选用要注意宁精勿杂、宁少勿多,要严格把好选用关,努力让读者看完报道后能记住这个人物的一句性格鲜明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