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聚焦 > 正文

两篇“宣言”密集推出的深意

2018-08-14 18:49:48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   

与前三篇“宣言”文章隔月推送的节奏不同,第四、第五篇“宣言”文章的间隔时间压缩到了5天。同样的署名,同样的高规格,第二批出炉的两篇“宣言”文章可谓密集刊发。

第一批三篇“宣言”文章纵论改革开放的认识论、方法论和目的论,而这两篇在舆论的解读中,有着更为明确的现实导向,就是中美贸易战以及国内外存在的其他变量和风险。这是目前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中央政治局会议用了“稳中有变”四个字。

细看两篇“宣言”文章,一篇《风雨无阻创造美好生活》,一篇《改革开放天地宽》,都有着共同的问题意识,即眼前的严峻形势;两篇又各有侧重,第一篇论怎么看,第二篇论怎么办,条理清晰。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直面问题需要勇气,解决问题需要智慧。“宣言”并不讳言当前的困难,文章总结有三:“快速发展”留下的问题,就是要解决粗放式发展的后遗症;“发展起来之后”的烦恼,就是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催生的新问题;“进一步发展”绕不开的坎,就是既要啃下国内改革的“硬骨头”,又要与国际上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贸易霸凌主义作斗争。

“宣言”说,“这是无法回避、必须应对的挑战”。中国是大象,不可能躲在小树后。挑战在前,躲避就是服输。

怎么办?历史是理解中国的一把钥匙。中国人从历史中汲取智慧,获得解决当下问题的思路,同时,也在不断解决新问题中,创造新的历史。“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是中国人历史与现实的辩证法。

所以,最新一篇“宣言”,讲的就是改革开放这40年的新历史。也给现实问题开出了药方: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扩大开放。

中国这些年的成就源自改革开放,习近平称之为“关键一招”,也正是靠着这“关键一招”,中国得以不断打破思想的桎梏、扫除障碍发展的藩篱。毋庸讳言,“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改革开放就是中国的“行动哲学”。

这个哲学不是空对空的概念套概念,而是把实践当做了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同时,这个哲学也不是盲目的、无目的的,而是有着明晰的历史逻辑和政治文化传承。“宣言”用了八个字概括:“一脉相承、不拘定法”,这是改革开放40年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一脉相承”,就是延续中国的文化精神脉络,就是“走自己的路”,社会主义也要搞出“中国特色”;“不拘定法”,就是要顺时应势,不断在实践中调整具体策略。40年的成功实践,让这八个字极大启示了中国官民和社会各阶层人士。

今后的路怎么走?这个深刻启示丢不得,也是我们改革开放再出发必须要抓住的思想起点。

同时,40年的改革开放让我们认识到了三点:一是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这是对整个历史发展趋势的战略判断;二是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这是为中国的发展筑牢根本、长远的制度基础;三是懂得顺应历史潮流,这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也能让我们面对历史逆流,生出一份自信与定力。

深刻启示、三点认识,“宣言”说,这就是“大历史观”,让我们能站得高,看得远,在喧嚣中保持一份清醒,在激荡中保持一份从容。

所以,从这点意义上来说,两篇“宣言”不仅针对目前紧张的中美贸易战等一系列挑战发声,更是从历史的高度为未来中国的发展厘清认识、凝聚共识。

有意思的是,两篇“宣言”的结尾都点名了亿万民众:无论你是党员干部、工人、农民、企业家、科研人员、青年学生……同时,也应该是“逐梦人”“信仰者”“拓荒牛”“实干家”。因为再宏大的蓝图,都需要每个个体一钉一铆地苦干实干。

有人说,中国经济最大的潜力就是每个人都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40年前,我们成功激发了整个社会的活力,让每个人都获得了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40年后,我们要“风雨无阻创造美好生活”,依靠的还是亿万逐梦的“真心英雄”,能让“改革开放天地宽”的,正是人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