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恒安公司在香港上市,带动了晋江民营企业上市热潮。晋江市顺势而为,专门成立“上市办”,引导企业改制上市,形成资本市场“晋江板块”,迄今,晋江拥有46家上市公司,数量居全国县域前列。 如今,晋江已形成纺织服装、制鞋2个超千亿元和食品饮料等5个超百亿元产业集群,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42件、中国名牌产品13项。 在一年一度的中国(晋江)国际鞋业暨国际体育产业博览会上,一位客商在了解安踏运动鞋(2017年4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宋为伟 摄 工人在位于晋江市的安踏集团生产车间内工作(2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改革创新,既要传承成功经验,更要解答新的时代命题。 传统产业如何推陈出新?高成本环境下如何宜业宜居?新型城镇化如何实现以人为本?一路走来,“晋江经验”不断与时俱进,不断知难而进,从最初单一的经济发展,拓展到产业、城市、生态、文化等全面发展。 ——产业转型提档升级。 在晋江洪山文化创意园,耸立着一头半身肌肉、半身机械的犀牛雕塑,成为了“晋江制造”转型升级的生动写照:既厚植传统、更拥抱时尚,为制造业输入设计、智能、文化创意等新鲜元素,推动二产与三产融合发展。 ——城乡面貌改天换地。 农村工业化早早兴盛,也留下了城市化滞后的发展短板。直面痛点,晋江秉承“为民建城、为民管城、为民创城”理念,以“全市一城、城乡一体”的布局推进城市建设,改变“城市不像城市、农村不像农村”的“特大镇”旧貌,致力打造“让本地人留恋、让外地人向往”的中小城市样板。 ——民生福祉大幅提升。 “待遇均等化、保障全覆盖”“来了都是晋江人,晋江都是一家人”“城里乡村一个样、新老晋江人一个样”……这些在本地流行的口号,也正是“打工族”罗树生作为“新晋江人”的真实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