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文字稿 【导语】今年是两岸开放交流三十周年,厦门与台湾隔海相望,但就是这么一湾浅浅的海峡,却将两岸亲情隔绝了三十八年。有这么一位普通的厦门渔民阮过水,他因为熟悉水性,被国民党部队抓去金门当船夫,从此在台湾颠沛流离近四十年,为了保佑家人安康,他在台湾基隆建起了厦门龙珠殿,守住了闽南渔民的一份信仰。从少年到白头,他是如何踏上返乡之路的?他又为何要把"送王船"的传统民俗重新带回厦门呢?我们一起去听一听"过水"的故事。 【正文】 【现场】厦门渔民 阮过水:“在台湾(码头)检查的和金门(码头)检查的,就会问我这个名字是哪来的,是你自己取的还是父母给你取的?我就说我从小就是这个名字,(就有人开玩笑说)淡水过咸水,咸水过淡水,坐飞机也是过水,坐船也是过水。” 【正文】阮过水,今年已经90岁高龄了。他是厦门沙坡尾一个普通的渔民,他说父母给他取名“过水”,本来是期望在海边长大的孩子能遇水平安,没想到命运跟他开了个大玩笑,他一生颠沛流离,逃不开“过水”两个字。 【同期声】厦门渔民 阮过水:“我们早期是渔民,早期的渔船晚回港,因为吃饭晚,被国民党抓到金门去。当时骗我们,说我们把国民党兵载到金门后,就会放我们回来。到了金门以后,人跟船都不能回来。” 【正文】1949年,国民党撤退部队在厦门港一带大批抓捕壮丁,阮过水,连人带船一起,被强行带走,去了金门。他原以为,这只是一次短暂行程,跟以往出海打渔差不多。没想到这一去,就是39年,不仅没来得及跟父母道个别,三个儿女,一个五岁,一个四岁,一个还在妻子的腹中,更是让他日思夜想。 【同期声】厦门渔民 阮过水:“人在台湾心在厦门,就是害怕别人看到。自己眼泪一直掉,哭一哭就过了。” 【正文】阮过水“过水”并不顺利,到了金门,他的船就坏了,但是国民党部队没有放过他,又把他带到了基隆。阮过水数过了一万多个日子,看着海的那一边,却又束手无策。从小以海为生,阮过水通晓水性,他曾多次动过念头,要私渡回厦门。 【同期声】厦门渔民 阮过水:“你看我脸上这个就是被国民党打的。国民党拿枪的木头那端给我砸下去,把我砸倒了,血流得不省人事。” 【正文】一湾浅浅的海峡,又怎能阻隔这深深的思乡之情?为了祈求早日团圆以及对岸家人的平安,他和几个同样被带到台湾的厦门渔民在基隆造了一间庙宇,取名厦门龙珠殿,至今香火不断。 【现场】(拜神)一家团圆平安顺心 【正文】不知道是不是内心的呼唤起了作用,1987年两岸开放台胞返乡探亲,阮过水从电视里得知这一消息,他背着人嚎啕大哭,更不敢让台湾的家人知道。1988年9月11日,老人始终记得这个日子,这一天他终于踏上了返乡路。 【同期声】厦门渔民 阮过水:“就赶紧啊,买票到香港,从香港再到厦门。那种感觉不懂怎么说。就不用说了,肯定哭了,哭得说不出话。” 【正文】厦门大学路100号,曾经的家,1949年,他被抓走时,父母才40岁出头,但如今,天人永隔。 【同期声】厦门渔民 阮过水:“(父母)不在了。看到父母不在了,心里很痛苦。怕人家看到自己哭,也不让小孩看到自己哭,很痛心。回来的时候,孙女都这么大了。” 【正文】阮过水说,他始终相信是老天护佑,让他能在有生之年重回家乡,当他回到家乡,发现曾经守护渔民的厦港龙珠殿没了时,他心里犯了嘀咕。 【同期声】厦门渔民 阮过水:“回来找不到祖庙。庙没了,做成幼儿园了,所以才要做王船。” 【正文】“送王船”是闽南“讨海人”与海相搏时的一种信仰,在阮过水看来,这更是他屡次漂泊、“过水”的精神罗盘。曾经这个盼头,支撑他在台湾等回家等了39年,如今,他也有义务把厦门这个传统民俗恢复起来。 【同期声】厦门渔民 阮过水:“从很早很早以前就有这个王船了,这王船要是不传下去,日后会这个文化会流失。要不是我从台湾回来,厦门港的王船文化会没掉。” 【正文】阮过水的口气很大,不过正是由于他的倡议,1995年开始,厦港“送王船”民俗重新恢复,规模一次比一次盛大热闹,从祭神仪式到造船,阮过水都全程参与,为了监工王船,阮过水可以几十天时间守着,几乎不吃不睡,但依然精力充沛。 【现场+同期声】厦门渔民 阮过水:“我们建船就是这么建的,不是按现代的,随随便便做一架就好了。” 【正文】如今,闽台“送王船”民俗还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连马来西亚的朋友都专程赶来学习,阮过水的漂泊日子也结束了,他看着王船化吉,再一次“过水”时,老人说,送王船,不仅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也是融进他血液里的海洋记忆。 【同期声】厦门渔民 阮过水:“高兴啊当然高兴,现在(大陆)每个人的生活都很好。台湾从以前的有工作没人做,到现在有人没工作做,有人没工作做,自然就困难啦。” 【正文】叶落归根,虽然老人的户籍在台湾,但他却喜欢住在大陆的老家。如今,阮过水最爱的就是和儿时就熟识的老渔民们一起泡茶。茶叶“过水”,舒展开来,我们却总会回想老人一生的悲欢离合,还好,浅浅的一湾海峡终究没有阻挡他“过水”回家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