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 正文

报纸通讯:紫菜谣言阻击战

2018-05-13 14:18:34  来源: 福建记协  作者:   

3月11日,首届晋江紫菜文化节在晋江传统街区五店市举办。除了烹饪大师现场奉上“舌尖上的紫菜”盛宴,让市民在品尝美食的过程中了解紫菜科普知识,美食节还举办了“我为晋江紫菜代言”和助力晋江紫菜申请国家地理标志商标主题沙龙。

这场反响热烈的活动,由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晋江经济报和晋江市紫菜加工行业协会组织策划,联合晋江政企等相关各界共同举办。

其发端,还得从晋江紫菜遭遇谣言风波说起。

紫菜产业的谣言劫

晋江是我省乃至全国最大的坛紫菜加工生产基地,年加工、销售紫菜4万多吨,产值近20亿元,占据全国坛紫菜加工产品70%以上的市场份额。当地汇聚了70多家紫菜精深加工企业,其中,省级农业、水产产业化龙头企业就有7家。

作为福建省十大渔业品牌之一的晋江紫菜,在2月中旬遭遇了一场谣言劫。

2月18日,一段关于“紫菜是塑料做的”的视频在网络上传播。这段明显违背科学常识、并不难分辨的网络谣言,由于切中受众关切的食品安全问题,扩散速度惊人,相继出现了十几个版本,阅读和转载量达到5000万以上,包括晋江阿一波在内的多个紫菜品牌“躺枪”。

2月19日,谣言视频导致阿一波等品牌厂家在多家连锁超市的产品下架,损失惨重,更有经销商恐慌不敢订货,多家经销商致电要求退货。

愈演愈烈的网络谣言,不仅严重误导消费者,更严重影响到晋江乃至我省紫菜产业的健康发展。

“整个紫菜加工行业的损失保守估计将达到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晋江市紫菜加工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一旦紫菜滞销,将造成加工企业减产、停产或倒闭,大量员工失业,全省数十万紫菜养殖户减收或停产等一系列问题。

2月21日下午,30多家晋江紫菜企业联合向晋江市海洋与渔业局反映了谣言风波的来龙去脉、损失情况和应对诉求,一致请求政府相关部门果断采取措施,包括正面辟谣、协调公安机关快速介入等,全面制止谣言传播。

福建省水产加工流通协会第一时间将这次事件的情况向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报告。报告说,我国共有两大紫菜品种,即以福建为主产区的坛紫菜和以江苏为主产区的条斑紫菜。坛紫菜养殖于福建、浙江、江苏等沿海地区。福建省坛紫菜产量占全国紫菜总产量的60%以上,占全国坛紫菜总产量的80%以上,养殖户上万户,从业人员数十万人,紫菜生产厂家上百家,紫菜产业链已超过百亿元规模。

舆论引导的正名战

阻击紫菜谣言,主流媒体发挥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晋江经济报率先举起反击谣言的大旗,在谣言视频刚刚开始流传的2月18日晚,晋江经济报立即指派专门跑食品口的记者第一时间向企业和专家求证。专家明确表示,用塑料冒充紫菜不仅违背常识,技术上不过关,成本上也划不来,同时进一步解释视频中称紫菜撕扯不断和比较坚韧的缘由,乃头、末水紫菜的质量差别所致。2月19日,晋江经济报在头版刊发《晋江阿一波就“塑料紫菜”风波发声》的新闻,并在微信公众号上推送,第一时间主动回击网络谣言。

此后一周,晋江经济报记者一直蹲点采访,第一时间收集到有职业打假人企图浑水摸鱼、打电话敲诈企业的线索,深陷漩涡的企业求助警方并抓获2名涉嫌造谣的嫌疑人。晋江经济报记者及时跟进,2月22日和25日分别以《70多家紫菜企业发起行业保卫战》《网络谣言已破,部分区域商超紫菜恢复上架》为题迅速跟进报道,同时在企业和商超现场录制紫菜实验视频,及时在新媒体上推送。

短短一周内,这些辟谣报道在新媒体平台传播的点击量超25万。其中2月23日的推文《紫菜造谣案追踪:已锁定2名造谣者 福建紫菜产业损失近亿》阅读点击量破10万,录制的紫菜实验视频点击量突破200万。

晋江经济报这套反击谣言、为晋江紫菜正名的舆论引导“组合拳”,引起中央、省、市各级主流媒体的关注,相关主流媒体纷纷加入辟谣战。2月27日,在国新办举办的发布会上,国务院食安办主任、国家食药监总局局长毕井泉出面澄清谣言,其后,新华社、央视等中央媒体也以记者调查和专家访谈的形式,凛然发声。

然而,谣言造成的损失并未就此终止。晋江市紫菜加工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这起网络谣言事件的负面影响仍没有完全消除,一些会员企业的出货量远低于往年同期。

其实,这并不是晋江食品业首次经历谣言冲击。近些年的“明胶门”和“椰果门”网络曝光事件,让不少食品从业者心有余悸。“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日前,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盼盼食品集团董事长、总裁,福建省工商联(总商会)副会长蔡金垵表示,打造一个好的品牌,需要很多年的奋斗和积淀;但要毁坏一个品牌,有可能一则谣言就要半条命。他建议,从信息发布的源头管控,加强互联网自媒体平台的信息过滤和监管制度建设,特别是涉及食品安全的敏感信息,更应该进行严格审核、过滤。

化危为机的重生路

经受网络谣言冲击的晋江紫菜产业,并没有一蹶不振。就如同晋江并不是全国最大的紫菜原产地,却成为全国最大的紫菜加工生产基地一样,在这股敢拼会赢的精神之下,晋江紫菜产业从业者正在思考怎样化危为机,壮大晋江紫菜的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产业水平。

首届晋江紫菜文化节应运而生。在助力晋江紫菜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主题沙龙上,政企各界围绕我省紫菜产业存在哪些短板,如何破局,怎样通过供给侧改革实现紫菜产业的转型升级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福建省水产加工流通协会理事长、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黄健表示,食品安全贯穿于育苗、养殖、一次加工、二次加工等整个产业链中,对于紫菜产业来说,一次加工是整个产业链最薄弱的环节,也是质量问题的多发地,标准前移是弥补产业链短板的有效措施。

在晋江的紫菜企业都是二次加工企业,基本上已实现标准化生产。如何加强与紫菜主产地一次加工企业的互动对接,推动一次加工厂在清洗、切割、烘干、初级包装等环节的规范化生产,成为企业家共同关注的焦点。

“如果能对原材料分等级最好,但前提是要保护农户的基本利益。在保障农户利润的前提下,我们可以效仿连云港条斑紫菜产业运营,出台保护价,既可以保障产品品质,又可以维护市场稳定。”阿一波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宁波呼吁,产业必须守住质量生命线,每一家企业要从建立原材料的溯源体系开始,加强内部质检、企业自律和行业自律。

“最主要的是行业标准体系还不是很健全,除了执行国家标准外,还要有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晋江市美味强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泽警认为,晋江紫菜产业有必要出台地方标准,保护好集体共享的地域品牌。

“这一次谣言风波造成这么大影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晋江紫菜的品牌还不够深入人心。” 晋江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吴晋居表示,应该借机加大晋江紫菜的品牌宣传力度,从申报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入手,树立品牌意识,增加附加值,提升市场竞争力。

除了探讨保证紫菜生产安全的具体举措,晋江紫菜产业从业者更着眼长远,希望通过引入文创元素等各种创新举措,推动当地紫菜产业的转型升级。

据悉,晋江市紫菜加工行业协会已经正式启动申报“晋江紫菜”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目前已经完成了前期的资料收集,正在等待专家审核。

保持打赢“正名战”的能力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领域向来是网络谣言的重灾区,“塑料紫菜”谣言,不是第一个,也肯定不是最后一个。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自媒体、新媒体的发展,网络谣言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跟食品安全问题相关的谣言,不仅严重误导消费者,让公众患上了“食品安全焦虑症”,还对食品企业、产业造成严重冲击,破坏力巨大。

在大众传播时代,谣言经常出现病毒式传播,“清者自清”几乎成为不可能。因此,当涉及食品安全问题的谣言出现,我们必须保持打败谣言的能力。

此次阻击紫菜谣言,既是一个产业和一个谣言的决战,亦是主流媒体和谣言两个舆论场的决战。当谣言在网络中甚嚣尘上的时候,各级主流媒体应当凭借融媒体武器和正规集团军的优势,担当起传播权威声音、引导正确舆论的“定海神针”的职责。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晋江经济报率先举起“为晋江紫菜正名战”的大旗,随后,中央、省、市主流媒体纷纷助力,直到国新办定论。其后,又借势而上,策划举办首届紫菜文化节,助力紫菜行业化危为机……半个多月间,晋江经济报主动应对此次风波的系列报道和纵深策划,堪称网络时代舆论引导的一个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