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摩肩接踵的长假里,本以为会给挤破头的杭州西湖添堵的共享单车,似乎特别争气,停放整整齐齐,管理井然有序,和“五一”时的挤爆场景相比,变了样。据了解,在长假前,有关方面就做足了准备和预案,在长假中也做到了有效应对,确保了西湖景区重点道路及窗口区域路面整洁、秩序良好。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别以为这是夸西湖美,在几个月前,这讲的是西湖共享单车之乱。在“五一”期间,西湖简直被共享单车包围了,说其挤爆,一点也不为过。而国庆节假期更长,游人更多,共享单车竟然做到了井然有序,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一段时间以来,共享单车很快从大众宠儿沦落到饱受质疑的地步。有人说它是披着共享经济的外衣,其实只是一种租赁经济;还有人感慨,现在共享单车太多,连颜色和道路都不够用了。无论对其怎样调侃,都建立在一个基础上:那就是共享单车在发展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对市容秩序带来的挑战影响了大众的观感。 在舆论江湖里,向来存在“爱屋及乌”和“恨屋及乌”的对立。当对其有爱时,什么缺点都可以忍受;当不再那么爱时,眼里就容不下一颗钉子。共享单车也是如此。事实上,那些把共享单车说得十分不堪的人很有可能正在享受着共享单车的好处,只是被共享单车存在的问题添了堵。这也提醒共享单车企业,要想获得更多社会认同,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就必须治好以乱停乱放为代表的“共享单车病”。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其前景堪虞。 应该看到,包括企业在内,各方对共享单车的“生长痛”是重视的。但是,态度很明确,方法并不多。在一些人看来,囿于当下国民的道德水准,问题基本无解,只能暂停投放。 现实是最好的老师。很多时候问题之所以没解决好,只是因为认识不到位,方法不到位,决心不到位。双节期间西湖的共享单车能做到井然有序,关键就在于两个字:责任。在长假之前,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就约谈了各大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企业,要求对各自负责的区域实行“包片到企、责任到人”,主动承担起投放、清运、维护的主体责任。同时,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也自觉参与,主动配合。 令人眼前一亮的是,骑单车的游客,也呈现出不同以往的高素质。这种变化不难理解,人与环境是互动的关系,人不仅影响环境,也受环境的影响。有关方面加大了投入,落实了责任,就意味着共享单车进入了可治理状态。由于受到环境的正向影响,游客也能自觉维护本已良好的秩序,呈现良性互动。 共享单车在西湖成为一道风景,充分说明共享单车并非必然要以问题为发展代价。原来共享单车也可以做到“多而不堵”。这也提醒我们,在管好共享单车的次序逻辑里,先行落实企业、政府责任,再来强调和推动大众素质的提升,是一个可行路径。由此取得的治理经验和发展模式,也为共享单车走向世界创造了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