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你一定遭遇过刚买新房就会接到装饰公司的推销电话,刚买了车保险公司的电话就跟过来了,孩子一到上学年龄培训机构的邀请电话一个接一个,还有理财基金的电话找上门,垃圾短信删不完……林林总总的骚扰、诈骗电话已经涵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让人不厌其烦。公民个人信息遭到严重泄露,那么,究竟是什么人在肆无忌惮地侵害着我们的个人信息? 真相令人气愤,你的信息很有可能被“内鬼”泄露!有这么一组数据,2016年,全国公安机关共侦破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数量2100多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千多人,其中行业内部的人员就达450多人。这些人大多从事银行、教育、工商、电信、快递、证券、电商行业,以工作之便收集客户信息,用来牟利。除了内部人员,公民信息也被黑客用技术手段窃取,或假借招聘、办理会员、送礼品、虚假网站链接等方式收集。 利益驱使下,贩卖个人信息俨然变成了一条“黑色产业链”。你知道你的信息被卖了多少钱吗? 黑市中,你的信息已经被明码标价,打包出售。手机定位一次为300元,包3次550元,包天800元,包周1200元;个人名下的车辆、房产等信息800元一条;个人银行流水明细,全年1200元至2000元之间不等,全国范围开房记录查询一次300元。 贩卖信息的“黑手”在QQ群、百度网盘、黑客论坛等网站平台上,用网络电话、虚假身份等进行联络,通过网银转账或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交易。而你的信息被用于进行精准推广、精准广告、精准邀赌。甚至卖给黑广播、伪基站或者从电信诈骗的犯罪团伙,以便他们精准诈骗。仅在2016年,因个人信息泄露等遭受的经济损失高达915亿元。 信息消费已成主流,个人信息的泄露也逐年增加,去年公安部就要求严打此类犯罪,一年时间,法院新收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495件,审结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464件,判决697人。强监管下,执法机关发现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在法律适用上还存在困难,一是关于“公民个人信息”如何界定,二是“情节严重”的标准难以统一,使监管难以发挥最大的效果。 如何改善?近日,最高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司法解释,做了4件事:界定“公民个人信息”范围、细化量刑标准、加大财产刑力度、加重内部人犯罪处罚。 1 如何界定“公民个人信息”范围? 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行踪轨迹等全面信息 刑法相关规定中的“公民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信通讯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