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聚焦 > 正文

推动媒体融合 中央媒体强势出击

2017-04-07 10:46:48  来源: 中国记协网  作者:   
视频加载中...

改革体制机制

为深度融合提供人才和制度支撑

人才和制度支撑,是融媒体建设得以持续推进的重要保障。中央各新闻单位紧紧抓住这一点,大力改革体制机制。

人民日报依托中央厨房形成的新的采编体制机制,强化绩效考核,创新激励约束机制。改革考核机制。划归各专业采访部门统筹调度管理的网、端、微记者,身份不变、待遇不变,其基础工资由原单位发放,绩效工资归各专业部门考核评定。实行优稿优酬。对稿件实行“基础稿酬优稿优酬”制度,稿酬向独家、原创、首发倾斜,与首发率、转载率、落地率挂钩,加大“好新闻”评选和奖励力度。建立新闻传播力排名制度。由中央厨房媒体传播效果跟踪系统实时监测、动态排名,评定每日传播5强、每周传播10强、每月传播20强,分别给予奖励,并作为评选好新闻的重要依据。建立融合传播部门考评制度。对各专业部门分别设定融合报道的每月基数,对完成的数量和质量进行量化考评。为适应受众的不同需求,报社融媒体工作室以专业化、垂直化原则分类,内容覆盖时政、财经、国际、文化、教育、反腐、社会、健康、艺术等,形成自己的品牌个性。截至2016年12月,已有麻辣财经、学习大国、新地平线、半亩方塘、2050、一秒世界、冷观察、一本政经等12个工作室开始运行,来自15个部门(单位)近60名编辑记者参与其中。

新华社在组织结构、人才队伍、技术应用等方面下功夫,以重大项目、重点调研为抓手,整合各种资源,调动各方力量,为深度融合提供更坚实保障。成立了中央新闻单位第一家产品研究院,加大创新机制保障力度;组织了1000多人次的全媒编辑、全媒记者培训,着眼全员转型,对采编人力布局进行调整;启动技术管理机制改革,对解决制约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进行再部署。

中央电视台成立媒体融合发展领导小组,负责融合发展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媒体融合的中长期规划,明确重大任务和重点项目,研究解决媒体融合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2016年,全台所有频道都成立了新媒体组(部),制定切实可行的媒体融合工作方案,谋划设计新媒体产品和应用。将网络传播力指标纳入节目综合评价体系,研究制定多屏收视测量、新媒体产品传播效果评估等办法,促进节目内容生产向全媒体转型。以重点项目为依托,以任务分解、资金拨付、督查推动、效果评估等为抓手,进一步强化媒体融合顶层设计、统筹协调作用,形成“全台一盘棋”的工作格局。

光明日报强化全媒人才培养,加快打造数量充足、素质过硬的全媒化集团军,推进全员融合转型。为推动报、网、端所有采编部门、所有采编人员投身媒体融合发展洪流,成立了文创大咖、崇文创客、留住乡愁、光明教育、中华文化溯源等融媒体工作室,这些融媒体工作室在生产制作融媒体产品的同时,也在引导现有人员向全媒记者、全媒编辑、全媒管理人才转型,在推动其观念和技能提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鼓励编辑记者积极主动投身媒体融合发展,出台了《光明日报社“两微一端”原创作品稿酬试行办法》,同时对考核激励机制进行改革,通过经济杠杆的引导,有效提升了编辑记者给“两微一端”提供优质产品的积极性。

经济日报强化导向管理,坚持新媒体与主报一个标准、一把尺子。经济日报、“两微一端”和中国经济网采编人员混合编排、一体办公,形成“一次采集、多种产品、多媒体传播”的新闻生产格局。编制新媒体编辑工作手册,明确业务规范和工作流程。同时,鼓励各采编部门组建、运营各自的微信公众号,逐步形成新媒体矩阵。完善考核体系,基本实现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考核。

求是杂志社确保今年一季度求是网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运行,在体制机制创新、再造生产流程的公司化运行管理中,把专家型、全媒型人才的培养摆在突出位置,采取切实有力举措,进一步引导编辑人员在观念、技能等全方位向全媒体编辑转型,加快打造一支素质过硬、适应媒体融合发展所需的新型理论传播队伍,不断凝聚网上理论传播的正能量,让党的声音成为时代最强音。同时,着力探索建立与媒体深度融合相适应的人才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用人体制、优化人才环境。

中国日报积极完善全媒体编务协调机制,建立全球新闻融合中心,健全7×24小时全球指挥体系,完善以北京、伦敦、纽约三地为支点的“迎着太阳走”24小时新闻报道工作机制,实现全球无缝对接与全球重大新闻的零时差报道。经过充分调研论证,中国日报选定“墨素”融合采编系统作为全媒体基础指挥平台,并对该系统进行本土化改造,使其全面支持总社与地方记者站、驻外机构的全球协同与业务轮动,推动“报网融合”向“全媒体融合”发展,最终实现对报纸、网站、移动客户端、社交平台账号的内容统一生产、分发统一调度、数据统一管理。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鼓励各中心(频率)建立适合本部门的全媒体传播运行机制。《中国之声》《经济之声》与央广网通过机制、技术双轮驱动,以“多语言报道”“音频报道”为特色,在频率与网站的一体化作战中形成微博、微信、海外社交媒体、客户端多渠道发布,构建“广播新媒体”新闻产品矩阵。鼓励机构中的个人办栏目、做产品,发挥机构内个体生产作用,近年来陆续推出一批个性化产品,获得广泛影响力。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专门成立媒体融合工作管委会,全面推动全台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领域融合发展,同时调整数字广播中心机构设置,专职从事新媒体业务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为媒体融合工作提供机制保障,并创新人才工作模式,将媒体融合人才工作纳入队伍建设,在台内针对媒体融合展开多次业务培训、业务竞赛等活动,加速新媒体人才成长。

春风阵阵马蹄疾。中央各新闻单位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要求,在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征程中,快马加鞭,奋力前行。(刘文韬王碧薇)

本文转自2017年第4期《党建》杂志,原标题为《新兴媒体的好时代 传统媒体的新时代——中央新闻单位大力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综述》,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