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编者按 2016年,传媒行业环境虽然严峻,但我们看到了更多主动求变的行动,融合发展的深入,经营方式的多元。随着时间跨入2017年,传媒行业又会出现哪些新的变化呢?面对融合越来越成为共识,面对出新越来越快,新的一年,服务、融合、创新、坚守等将成为关键词。 服务 付出越多收获越多 在已经过去的2016年,有关传统媒体的话题没有间断过;在已经来临的2017年,这些话题也势必会继续延续着。这其中,作为媒体如何更好地发挥服务功能,服务大局,持续提供让党放心、让人民安心的服务,将继续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新技术的发展,让人们担心在新的一年、新的竞争环境下,传统媒体的服务会不会有所减弱,服务质量会不会有所下降,会不会出现偏差。毕竟,受到各方冲击之下的传统媒体遇到了出现至今最大的挑战。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媒体责任这杆秤始终没有偏离,广大新闻工作者在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也绝不会动摇。 党的新闻媒体就要为党和人民站好岗、代好言、服好务。这一过程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而为人民代好言,党的新闻媒体才能更接地气,才能更了解群众需要什么,才能在服务上更加有的放矢。因此,2017年,媒体需要明确换位意识,而不是单方面灌输;需要明确分忧意识,而不是简单执行;需要增强创新意识,而不是重复过往。 其实,无论如何服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而我们有理由相信,2017年,在媒体愈加明晰心系用户才能赢得用户的道理之下,我们的媒体会更善于倾听受众心声,强化群众观念,坚定不移地走出一条以群众路线为中心的发展道路。 这其中,在内容保障、形式更新方面,我们的媒体要清楚地认识到,用好新技术将助力媒体更好地服务于党和人民,用不好新技术将阻碍媒体服务于党和人民。技术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技术是万万不能的。仅有服务之心,却缺少服务之式,无疑会让服务质量打折扣,也会加深媒体与受众间的鸿沟。因此,服务意识、服务方式、服务反馈一个都不能少。 也唯有如此,媒体才能在服务大局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新的一年,在全身心投入服务于党和人民的过程中,我们的媒体也将在转型发展中收获更多惊喜。 创 新 赶搭直播“顺风车” □本报记者 任晓宁 2016年,网络直播如火如荼。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曾经高不可攀的直播变成了“人人都能当主播”的存在。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在2017年,这也意味着一次新的机遇,而有时机遇摆在面前时,要鼓足勇气敢于尝试。 一直以来,传统媒体面对新媒体的围追堵截总是有些力不从心。但面对直播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凭借多年积累的新闻素养,传统媒体或许能在新的一年迎来一次赶超的好机会。 除了专门的网络直播平台外,一些领先的媒体如澎湃、界面、腾讯新闻都已经开通了专业新闻类直播频道,有的甚至24小时直播新闻。但遗憾的是,目前在业内并没有出现影响巨大的新闻直播案例。而2017年或许就是传统媒体赶超的好机会。 给别人发信息,我们希望立刻收到答复。手机支付时,我们希望能立刻结算。对于新闻,我们不再需要得知上个小时的事情,而是需要了解当下每一秒的一切。在介绍科技发展的畅销书《必然》时,作者凯文·凯利用这样的笔触描写了当下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要么实时发生,要么不存在。”在这样的环境下,直播已然成为风口之上的必然选择。对于正在追赶互联网脚步的传统媒体来说,在2017年及时布局网络直播也成为必然。毕竟,与当前大多数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网络主播相比,新闻单位的直播更容易显得优质而扎实。 这其中,新华社新闻客户端推出“现场新闻”的概念,就是主打直播概念,围绕同一新闻事件,新华社多路记者能在同一时间从不同视角对同一现场展开直播报道,并能进行视频直播、文字直播、图片直播、音频直播等各种直播,让受众更快捷地看到新闻现场。 新闻直播意义较大的着力点在于热点事件以及突发事件的直播。最大难题在于日常新闻的直播怎么做,这些都是需要有意参与者在2017年进行不断思考的。同时,对用户研究不够也是目前传统媒体有待加强的课题。在互联网条件下,新闻直播的空间与技术都有更大提升,但怎样让更多用户看到直播内容,并愿意留下来继续关注,也是新的一年摆在传统媒体面前的课题。 当然,传统媒体参与直播离不开介入社交化媒体的传播。毕竟,媒体找不到好的分发渠道,即使直播的内容再好,也很难达到直播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