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会发声 直面问题不打官腔 2016年6月全国多地学校发生的“毒跑道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然而少数官员却面对媒体作出了“符合标准却依然有毒”“个别小孩火气比较大,容易流鼻血”等欠妥回应,激起了公众和媒体对政府推卸责任的质疑。 新闻发布工作屡遭公众和媒体质疑,一方面源于发言人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欠缺与不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亟待完善。 目前我国政府部门的新闻发言人多为兼任,有时未必可以保证第一时间接触权威、核心信息,导致难以“有底气”地面对公众,很容易陷入打官腔、绕圈子、回避负面信息的境地。 记者从国务院新闻办网站公布的《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2016年新闻发言人名录》统计发现,国务院74个部委共121名新闻发言人中,有2/3以上由办公厅、政策研究室等非宣传部门负责人兼任。而在一些部门和机构中,新闻发言人所在团队人员配置紧缺,新闻发言人平时是“光杆司令”,在召开发布会前才临时组建团队。 赵启正认为:“新闻发言人不是单纯的个人,也不是一份‘兼职’,它是一项制度,当前需要将新闻发言人培训专业化,加强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 “新闻发言人不仅需要懂政务运作,还要了解信息发布的规律和要求,这样才能有效回应媒体诉求,进而让媒体有效面对公众需求。但目前政府管理部门还未全部达到这一专业水准。”程曼丽说。 此外,由于职务变动和晋升关系,新闻发言人队伍存在高流动性,培训课程设置难成完整体系,此前多次担任相应培训班授课教师的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王国庆说:“每年拿到培训名单,上面的发言人名字几乎都是新的,因此每次培训都要从初级班开始。” 敢发声 营造宽松话语环境 今年9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先后推出“罗云波谈食品”“张继春谈药品”系列视频,邀请知名教授、专家对食品药品安全常识进行科普。对此,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新闻宣传司司长颜江瑛表示:“新闻发言人在工作中要关注民众愿意听什么、想听什么,除了要告知政策出台、推动政策解读,还要重视科普宣传和风险提醒,把功夫做在平时。” “新闻发言人想讲的、媒体关心的、公众关注的,三点成一线才能一击即中,有效发声。同时还要适应新媒体对传播语言提出的新要求。”王国庆认为。 为提升新闻发言人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中央和地方各级新闻发言人培训工作正有序推进。10月,西藏自治区面向区内各地市政府、部分官方机构新闻发言人及媒体负责人等80余人首次开办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围绕当前新闻舆论形势和模拟新闻发布实务精心设计8堂课程;9月,北京市朝阳区举行2016年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将“全媒体时代网络舆论的引导应对”作为理论授课部分的重点,实现了与“互联网+”的有效对接。 专家认为,将来培训方向之一还要放在打造一批能言善说的“明星发言人”上,重在培训其过硬的媒介素养、坦诚的沟通态度、平和的话语体系。 “新闻发言人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能通过网络被无限放大,从而成为网友消费的对象,这间接导致了有一些新闻发言人不愿讲、不会讲、不敢讲”,王国庆表示,“对部分新闻发言人有欠妥当的言论要多一些善意的批评,政府、媒体和公众需要给新闻发言人提供适当宽松的话语环境。”(记者钱一彬 董丝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