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传媒人物 > 正文

获奖者说 | 情系人民 我们的存在才有价值

2016-11-16 11:04:26  来源: 中国记协网  作者:   
视频加载中...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记协第九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强调要把中央主要媒体和各级媒体越办越好,为党和人民作出更大贡献。第十四届长江韬奋奖获奖者现场聆听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后,结合自己的采编经历畅谈了体会。他们说,只有情系人民,媒体的存在才有价值,媒体的发展才能又好又快。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胡国华

总书记的讲话立意高远,语言质朴,给人深刻启迪。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我认为是要求我们处理好正面报道和舆论监督的关系;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正确工作取向,以人民为中心,再次强调了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抨击假丑恶也是弘扬正能量处理好正面报道和舆论监督的关系,坚持正面报道为主和必要的监督批评并行不悖,抨击假丑恶现象也能起到弘扬正能量的效果。

这几年,中央电台自主策划了大量的调查报道,其中涌现出一大批有深度、有情怀的优秀新闻作品。

前几年,山西为让农村低收入人群温暖过冬,将价值40亿元的700万吨煤炭,免费发放给农村700万户低收入农户,确保每户一吨煤。但由于监督不力,被一些利欲熏心、不负责任的人员掺杂使假,坑害了不少农户。记者敏感发现线索后,用三天的时间行程上千公里,摸清了整个“爱心煤”发放过程中存在掺杂使假的真相。报道《爱心煤为何寒了农户的心》在全国引起较强烈反响。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随后也做了跟进报道。这些舆论监督报道不仅让700万低收入农户烧上了“放心煤”,也维护了党和地方政府的形象。

总书记指出,广大新闻工作者牢记职责、奋发有为,用智慧、汗水乃至生命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一线新闻工作者,更要坚持“走转改”,既要深入火热的社会实践,又要广泛接触不同的社会群体,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忧所虑;既要理直气壮弘扬正能量,又要铁肩担道义,鞭挞假丑恶;既要宣传党的主张,又要回应社会关切,不回避敏感问题,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大声鼓与呼,使新闻舆论工作成为党中央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重要阵地和工具。

“勿忘人民” 2012年,中央电台采制大型系列报道《中国文化改革发展纪事》。每篇报道注意选取最有代表性的案例、最有新闻性的事件。如人民网上市、东方演艺集团改制、凤凰出版集团和中国文化报社转企改制、《喜羊羊与灰太狼》流行、山西群众艺术团等,深入采访百余位官员、专家、文化名人和业内人士,将第一线的文艺工作者、甚至普通群众当做节目的主角。他们提供了文化改革发展进程中的大量生动鲜活实例,有力佐证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意义。系列报道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既满足人民精神需求,又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获得了当年的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2001年记者节,我在采访老前辈穆青时,他送给我,也送给全体新闻人四个字——勿忘人民。他让我懂得:一个把根深深地扎在人民之中的记者,才是一个内心有源泉的记者;一个有理想和信仰的记者,才是一个有灵魂的记者!而这样的记者,才是合格的新闻战士,才是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中央电视台许强

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我理解,就是在阐述新闻工作者应有的一种政治立场与职业操守,它不仅体现在工作中的一言一行,也反映在内心深处的所思所想。

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正确工作取向,以人民为中心,心系人民,讴歌人民,就是要求我们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

带着责任和使命完成报道在日常新闻工作中,正面宣传是主流,是保证导向正确的基石。作为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新闻节目的把关人之一,深感责任和使命重大。近年来,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推出了主题主线报道、走基层系列节目、《重读抗战家书》等一批有影响力的作品,这些作品传达的都是正能量,而这些正能量正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基础。

一个民族必须有凝聚力和积极向上的力量,而这些力量的形成,离不开正面宣传。只有正面的、积极的能量占据思想意识形态的主流,杂音才能最大限度减少,负面情绪才能最大限度消除。当然,在正面宣传为主的同时,建设性的、出于善良愿望而做的客观批评报道也是必要的,这样的批评是为了更好的建设,也有利于社会负面情绪的消解。但是,在这一过程中,量和度的把握恰恰考验的是新闻舆论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总书记提出的“时度效”是检验我们日常工作的标尺。

2010年,山西王家岭煤矿发生特大矿难,震惊全国,井下100多矿工生死未卜。人命关天的时刻,如果我们的报道也像网上一样立刻探究原因、马上追究责任、强调死亡人数,那对于上百条生命绝不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我们不为所动,坚持把直播的重点放在现场全力以赴的抢救上,社会各界的全力支援上,最终完成了持续八天八夜的救援直播报道,在国内外产生巨大影响。

用言行践行“工匠精神” 在制作与拍摄大型新闻专题片《大国工匠》中,记者拍摄那些国之利器、民之瑰宝的能工巧匠中,一拍就是5个小时,一动不动。工匠们是怎么做的,我们的记者就是怎么拍的,在展示工匠的精湛技能时,我们也在用自己的言行践行着“工匠精神”。

《大国工匠》中,我们要反映的就是最普通但是也最伟大的工匠群体。2016年3月,“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此时距离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推出第一季《大国工匠》系列报道过去了整整10个月,7个月后的2016年10月,新闻频道再推8集同名新闻专题片《大国工匠》。《大国工匠》专题片在B站播放时的弹幕是这样的:“厉害了,我的国!”很多人感慨,“原来还有这样一群人的存在”。

在《大国工匠》节目中,几乎无一例外,每一位工匠都爱岗敬业,视职业为生命。

焊接火箭“心脏”的高凤林说:“当火箭升空的那一刻,让我们想到是我们手里的焊枪。火箭产品大部分是由焊接来完成的。这个时候,我们感觉非常幸福。”

被网友称为“故宫男神”的钟表修复师王津恪守着老一辈宫廷修复师留下来的规矩,他说:“糊弄验收那很容易。但是你要从这代人开始就糊弄,那后代人怎么办?”

对得起历史,也对得起后人,是一份难得的使命担当。我们的镜头对准的正是人民群众中普通却又不普通的一群人,我们的记者将镜头对准他们,记录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这样接地气的作品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而我们也在做节目的过程中,感受着工匠精神,也历练着自己的工匠精神。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 张勤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科学指南。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党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是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爱戴的根本原因。战争年代,多少革命先烈为了这一信仰抛头颅、洒热血。今天,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只有不忘初心、坚守理想和信念,时时以人民为中心,才能创作出具有时代高度、思想深度和情感温度的好作品、好节目。

2006年前后,网络上、生活中恶搞、庸俗化红色经典、英雄人物、历史丰碑的现象比比皆是。什么“黄继光是摔倒了才堵枪眼的”“董存瑞是因为手被炸药包粘住了”“刘胡兰是被乡亲杀害的”,还有“屈原”牌猪饲料等等,社会见惯不怪。我们则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事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大是大非问题,于是,我和同事们及时采写了广播录音述评《决不许亵渎英雄,歪曲历史》。

节目播出后引起广泛关注和好评,并获得了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还入选新中国成立60周年“影响广播电视进程的60个节目”。

在37年的从业生涯中,我体会到要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就必须以高度的思想敏锐性,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

“以人民为中心”必须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情系民生,助力公益,为爱点赞——每年我们推出的新闻行动和公益活动有数十场。频道形象有口皆碑,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发展也越来越好。

2008年金融危机,我们联合浙江30家知名企业发起“坚守社会责任,春节期间不裁员不减薪,与员工共渡难关”的倡议,得到了省内3000多家企业的响应。

2010年西南大旱,我们发起“情系西南灾区,奉献你我爱心”新闻行动,为贵州、四川、广西等地150多所希望小学募集捐献了200多万瓶爱心水,并联合浙江企业向灾区发布了2万多个就业岗位。

策划推出“万朵鲜花送雷锋”活动,让群众到广播中讲述身边“活雷锋”的事迹,2016年3月5日,由社会名流、公益使者、活动形象大使为这些百姓身边的“活雷锋”送上鲜花。活动已连续举办6届,目前已扩展到省内80个市县电台、全国20多个省市电台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