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记者手记 > 正文

我和南安商报的故事

2016-10-31 17:02:47  来源: 南安商报  作者:   
视频加载中...

声音

◆因为这份难得的“缘分”,我开始每天关注商报。在千里之外的上海工作,难以阅读纸质版,我就每天看看电子版。每周一的副刊我都会仔细品读一番,看看家乡的作家们写了哪些精彩的文章;每天的“本埠”我都会浏览一下,看看南安又发生了哪些新鲜事。在某种意义上,它已经成为我了解家乡的一个窗口。 ——叶小杰

◆结缘商报,让我爱上文字堆砌,也结交了一批文友前辈、文人写手,并得到大家的鼎力帮助,感恩每一位文朋诗友。《南安商报》,立足本土,贴近百姓,服务民众,为南安的经济建设、教育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文字爱好者提供了展示平台。 ——杨英雄

◆亲爱的《南安商报》,你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五岁孩童,而是一位穿越时空而来的南安“福星”。你充满睿智,富有前瞻性、时代感,引领我们与时俱进,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你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气魄,吸引着我们这些忠实、虔诚的信者和粉丝,去一同描绘武荣大地未来美丽恢宏的新篇章。    ——潘建煌

◆有时,商报像久别重逢的友人,多了一份青梅煮酒的闲情雅致,共话闲情时,不经意间却多了豪情几分,柔情几分,不知不觉中丰富了人生的阅历。有时,让我摒弃太多的不悦,放下凡尘的太多杂念,忘记了太多的烦恼,亦师亦友,让我挑灯夜读时多了一份从容,多了一份欣慰。五年的不离不弃,五年的执着,无论时间怎样推移,无论你怎样的华丽转身,我都一如既往,一路追寻,在你身边……    ——李纪波

◆每天可接触多种报刊,我总是最先拿起《南安商报》一睹为快。一报在手,南安“看透透”。街坊邻居,厝边头尾,商铺衢肆,单位团体,处处可见商报踪影。其中,副刊是最具亲和力与灵动性的报纸园地。随着时代发展,它不被所谓的潮流所动,坚守“九日山”副刊,坚守文学绿洲,坚守文化灵魂……“九日山”也留下我文学足迹串串。       ——洪顺兴

◆五年的时间过去了,我竟然还能清楚记得这件小事。就是这样一件小事,让《南安商报》的编辑与作者、读者联系在一起。数年来,不少文友在“九日山”上发表了文章,它让南安市民体验到文字与文明的精髓。明日,《南安商报》将升级为《海丝商报》。我衷心祝愿:“海丝精神,万古传承!”   ——戴高山

◆现在,《南安商报》电子版要是一出来,我都会第一时间浏览,先看看里面新闻,都有哪些大小事发生。再看看副刊,仔细品读文友的作品,乐在其中。也因此,我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一切都源于《南安商报》,是它让我的文学梦不再成为“天方夜谭”,是它让我的文学梦无限放大,是它让我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叶东杰

◆越近,越是亲切与温暖;越远,越是辛苦与拉扯。我喜欢远方的风景,更喜欢近处的亲切。《南安商报》,是离我最近的一份报纸。它始终将家乡风景、人文、社会、民情、经济等一一展示在我面前。我无数次剪图、复制网址链接、发布朋友圈与大家共享。 ——洪少霖

◆在与商报结缘的这些日子,我们一起见证它的每一次完美蜕变,也用属于自己的那份力量,为它做属于自己的那份贡献。它为广大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阅读方式和全新的感官体验。在南安这片热土,它给了我们生活的温度。      ——陈加福

◆知道《南安商报》这份报纸,是在2014年春天。这个时间,对于我来说或许晚了一点,但并没有因此而消减我对它的热情与关注。如今,它要改版升级为《海丝商报》了,但无论是开始还是结束,都是一种延续与发展,我依然怀揣着一份期盼,一份热情,踊跃投稿,期待佳音。   ——黄志专

◆从此,我便与《南安商报》结下了不解之缘,并有了向泉州其他纸媒投稿的勇气。我想我是幸运的,因为遇到了《南安商报》这个伯乐,不仅鼓励了我对文学创作的热情,也由此结识了有相同兴趣的朋友,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丰富。 ——许晓棠

◆南安商报是新媒体时代值得信赖的纸媒。她以严谨的职业操守,敏锐的社会洞察力,睿智、激情活力的编辑团体,贴近主流阅读人群的价值观,获得广泛的赞誉。我就是她忠实、虔诚的观众。         ——叶振瑜

◆在这青葱的岁月里,正是这样一份贴近生活、贴近读者、贴近作者的报纸让我们在茫茫的人海结缘。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份报纸,让我们离文学的殿堂更近,让我们的梦想更加丰满。——黄种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