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1952年5月,他重回陕西,自愿前去长安县(今日长安区)皇甫村安家落户,担任县委副书记,参加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全过程,为构思创作长篇巨著《创业史》搜集整理生活素材。我们说:记者是党和人民群众的代言人。而柳青在此方面就做得很出色。早在上世纪40年代,他在陕北米脂县农村工作期间,就采写了《米脂县民丰区三乡领导变工队的经验》的调查报告,总结解放初期党在基层政权建设经验。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为了帮助社员饲养好耕畜,柳青和干部群众促膝谈心,集体讨论,集思广益,执笔撰写了一个《耕畜饲养管理三字经》,发表于《延河》1963年2月号。这个《三字经》发表后,农民群众认为既通俗易懂,流畅顺口,更利于操作,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但此事也在文学界引起了不同的反应。有人觉得这样的东西,无论如何没有《创业史》伟大,系雕虫小技,作家柳青实在不该让这些东西耽误了他创作大型作品《创业史》的时间。但是柳青却回答说:“外面的火热的斗争生活,我能坐在房子里安心写作吗?”……后来著名文艺评论家胡采肯定地说:“柳青的这种做法,一方面是为群众服务;另一方面,在为群众服务中,经过集体讨论,向群众进行了学习,丰富了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知识,为生活和创作库存积累了宝贵财富。”可谓一针见血,道出了真谛。 这里我还要特别一提的是上世纪70年代初期,正是柳青接受审查期间,因病重不能参加体力劳动,在病床上,面对着陕北老家来此探亲的家属和亲朋好友,谈起因连年干旱所造成的集体经济困难和人民群众生活艰苦状况,他听后于心不忍,坐立不安,鼓足勇气于1972年5月7日,重新撰写出了五六千字的文章——《建议改变陕北的土地经营方针》一文,为人民群众鼓与呼。早在1955年,他就曾向陕西省委提交过关于改变陕北的土地经营方针的建议,体现出了一名人民作家的政策水平。到了1979年2月1日《人民日报》也刊发了此文,可见此文的重要性和前瞻性。“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了重新写好此建议,让自己多年的设想有充分的科学根据,柳青通过各种渠道,查阅了大量的书籍、资料,在酷暑的季节,在仅有的一间10平方米的简陋住房里,抱病艰难地思索和写着……人们今天再次阅读这份建议,不时会被洋溢在字里行间的这位作家关心国家经济建设,心系人民群众疾苦的赤子之情和为人民利益不顾个人安危,敢于反对错误潮流的无畏精神所深深感动……他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着一名共产党人高尚的为民爱民形象! 柳青离开我们已经38年了,但他一直从未能从广大读者的视野中消失,历史也是不会忘记的……世界著名的文学家狄更斯曾说道:“我经常把我最早的成就,归于我在年纪很轻的时候所受到的严峻的新闻工作给我的有益训练。”这是一个值得分析的原因。柳青也是从记者走进作家队伍中的代表人物,既是作家们学习的榜样,也是我们广大新闻工作者的一面镜子!在这面明镜里,他让我懂得了要写优秀文章,先做高尚之人的道理,“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在此,他又让我这位普通的新闻工作者、作家队列中的无名小卒,在缅怀和学习柳青的活动中,无疑也是用这珍贵的东西,以勉励自己不断进步!(作者韩星海 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