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传媒研究 > 正文

如何创新,出版大咖们怎么想

2016-09-26 11:16:06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   
视频加载中...

“现在,粉丝经济、全民皆作家的理想成为现实后,很多网络作家特别值得我们出版人学习。长得漂亮的懂得利用自己的颜值,长得不漂亮的也知道怎么灌鸡汤,还知道凸显自己的个性……”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创始人沈浩波在此前由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主办的2016出版高层论坛上说的这番话,引起了来自全国各地参加论坛的出版单位和相关研究咨询机构的300多位高层主管的会心一笑。玩笑后,大家又纷纷开始思考:该如何更新自己的观念,如何跟上时代的脚步,如何建立更加有效的经营管理机制。

观念升级:不只是说说而已

热词儿:“众筹”作者、主题出版观念升级、产品经理

“数字技术让出版业步入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的大数据时代,个性化、精确化的阅读,推动出版业不断变化。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观念更新与否,决定着出版事业的成败……”这些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在几位出版界大咖看来,想要升级观念绝不只是说说而已,需要亲自践行的事儿还有很多很多。

为了将观念升级到融合发展的频率,很多出版社要求将互联网思维贯穿图书出版始终。比如电子工业出版社从选题开始就通过互联网众筹,该社总编辑刘九如举例,该社的“互联网 ”系列图书采取的就是互联网众筹模式,策划编辑联合相关专家,讨论提出丛书的出版大纲之后,将出版大纲放到网上和微信上“众筹作者”,经网络筛选,最终确定丛书出版由几组专家分工负责,明确几位作者参与撰写,由一位专家统筹,促使丛书较快出版。

除了升级互联网观念外,主题出版的观念也在升级。在一般人的理解中,主题读物没有市场,就是纯粹的服务大局。但是在浙江人民出版社社长何成梁的眼中,这种观念需要改一改。早在5年前,该社就敏锐地意识到了主题出版物的市场需求,在过去的3年中,浙江人民出版社在时政主题出版方面,抓住了《之江新语》《大数据时代》等超级双效图书。此外,像胡鞍钢的“中国国情分析”系列,每年一本,每年的发行量都在5万册以上。而“三读丛书”一年的销售就达到60万册。“对大多数出版单位而言,主题出版可能还是很窄的一个概念,但我认为,只要总体上是围绕着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的,我们所从事的一些出版工作,都可以列入主题出版的范畴。而且,要通过宣传营销寻求最大的发行量、最广的受众面。因为现今的中国,正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创新与变革,不仅包括党员干部,即使是普通老百姓,也希望能够更好地认知社会,认知社会变革的方向,了解政策和世界格局会如何影响自己的生活。由此,主题出版也是非常契合读者需求的大众出版方向。”何成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