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传媒研究 > 正文

变“输入”为“输出” 中国互联网凭什么逆袭海外?

2016-09-21 15:29:38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作者: 王元元  
视频加载中...

移动时代弯道超车

实际上,很多年前,阿里巴巴就成为最早出海的中国互联网企业。

“阿里巴巴在最开始做B2B业务时,面向的就是全球市场,有很多海外客户。”独立互联网评论人洪波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2002年,阿里巴巴还在国际站的基础上推出了日文版B2B平台,并在2008年5月和软银成立合资公司阿里巴巴株式会社,全面进军日本市场。

2008年,百度也上线了日本版,随后百度搜索、百度输入法、贴吧等也相继在日本落地。然而,从日本市场的反馈来看,百度的表现不尽如人意,甚至可以算得上是失败。

“当时国内的互联网行业尚未崛起,在海外市场根本不具竞争力,出海成功几率自然很小。”洪波说。

互联网实验室高级分析师张静告诉本刊记者,财报数据显示,在2012~2014这3年间,BAT三巨头中,腾讯的海外收入占比有小幅提升,百度海外收入占比维持极低水平,阿里巴巴的海外收入占比不升反降。

可见,PC互联网时代,即便是巨头们的海外战略似乎也没有多大斩获。

洪波认为,巨头出海不成功的原因在于,这些公司当时并不真正具备国际视野,其海外战略多是一种尝试,并没有做足准备,所以也就注定失败。

而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弯道超车的机会来了。

2010年后,随着安卓系统的崛起以及国内移动互联网大潮的兴起,一批拥有过硬产品的企业开始尝试走向国际,典型代表就是3G门户旗下的桌面应用——GO Launcher及垃圾清理和内存优化应用——猎豹清理大师。

前者被业内普遍视为国内最早出海的移动互联网企业,后者则被视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典型的出海企业。

GO Launcher于2010年上线,3年后,全球用户数量就超过了2亿人;猎豹清理大师于2012年上线后,2014年3月底全球用户量就超过5亿,其中2.14亿来自海外,用户增长之快令人惊叹。

“猎豹的成功让国内的移动互联网企业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产品做得好,在哪里都能谋得一席之地。”傅盛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在其标杆效应下,出海的互联网企业越来越多。

可以看到,这一时期出海的互联网企业多是专注应用软件开发的产品公司,且多是一些创业型公司,而非阿里巴巴、百度这样的传统互联网巨头。

研究显示,目前占据国内出海企业比例最大的仍是应用工具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