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聚焦 > 正文

出版行业正寻找新盈利渠道 探索多元化营销模式

2016-07-05 11:03:03  来源: 经济日报  作者: 李 哲  
视频加载中...

付费参加“卖书聚会”

2015年的正月初七,当许多人仍沉浸在节日气氛之中时,1500名中国互联网界的创业者和投资人纷纷涌入国家会议中心,与有着“创投教父”之称的彼得·蒂尔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

作为美国硅谷鼎鼎有名的创投人,此前彼得·蒂尔在中国的名气十分有限。2014年,他将自己在斯坦福大学的课件集合成了薄薄的一本小册子《从0到1》,并把其中文版权卖给中信出版社。“说实话,刚开始我们完全不知道它能卖成什么样。”钟谷婷告诉记者。

当时,中国的互联网创投正处于风口浪尖,到处都是一个点子值千金的故事。在此背景下,创投“金手指”的指点便显得弥足珍贵。正是察觉到特定人群在特定时期对特定知识的渴望,中信出版社决定围绕这本书和作者做一场“创投极客论坛”——彼得·蒂尔与国内一些创投人士共同参与的“巅峰对话”。

由于彼得·蒂尔的时间所限,论坛只能安排在正月初七这个尴尬的时间。然而,尴尬的时间、1000元至8000元一张的高额票价,没有阻断听众寻求知识的热情。一些没有预约成功的听众提着现金赶到现场,想求一张票。论坛结束后,现场互动嘉宾的高水平和听众的热情改变了彼得·蒂尔对中国的印象。与此同时,《从0到1》这本书的销售也突然开始爆发。大量的公司高管喜欢阅读这本书,其销量迅速突破了100万册,成了当年出版业的一匹黑马。

水涨船高,书籍的畅销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相关知识的热情。当年5月份,彼得·蒂尔再次来华,先后赴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地举办多个论坛,传播书中的观点和思想。场场爆满的活动让彼得·蒂尔和中信出版社都赚了个盆盈钵满。“这本书销售码洋估计有5000万元,撇开纸书,论坛本身的盈利也十分可观。”钟谷婷透露道。

论坛的成功让人们看到,不仅书可以大卖,连卖书的“促销活动”都可以赚钱。事实上,花几十元便可领会作者的全部观点,而8000多元的论坛票价可以购买几百本《从0到1》,却只能听到作者的只言片语。反观这个“不可思议”的现象,某种程度上说,人们的确是在为“广告”付钱。这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天人们不仅是心甘情愿地为知识付钱,也在为知识所延伸出来的“圈子”付钱。

寻求“知识路牌”

相信不少人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实体书店看到一本好书,打开手机,去网上寻找较低折扣或者价格更加低廉的电子书。毋庸置疑,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是人类的本性。然而,也不乏愿意反其道而行之者。

以逻辑思维为例,其正式介入卖书生意不过大半年,发展速度却很是惊人,营业额颇为可观。据了解,逻辑思维的平台所售书籍基本都是正价,甚至比市场上其他版本要贵上一倍左右。然而,在纸书大打价格战的今天,却有不少读者爽快地为了这些高价书奉上银子。缘由何在?逻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认为,由于书籍的选择也是富有知识含量的。每次推出新书,他都会配发一段60秒的语音,来介绍推荐这本书的原因,该书的可读点在哪里?它能为读者提供哪些新的信息?这些信息的意义又在哪里?在新书层出不穷的今天,这种“知识路牌”式的宣传可以更强烈地激发起读者的阅读热情,令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关于一本书的有用的信息量,从而使得他们甘愿为这种附加的信息呈现方式额外付费。

中信出版社也具有同样的战略思维。记者了解到,未来,中信将通过企业模式的再架构,从传统的出版社转型为一家内容创意传播公司,以品牌愿景、创意能力、内容与技术融合的手段为读者提供顺应时代潮流的相关产品,消除作者和读者之间本来存在的阅读隔膜,使读者能最大限度地理解作者的文字背后所表达的内容,由此尽到出版社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由此可见,内容作为单纯消费品的时代已经过去,它已成为一种新的介质,变为沟通消费者和图书作者之间的桥梁。“这是不可避免的时代潮流。”知乎创始人、CEO周源说。(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