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聚焦 > 正文

科技类出版社聚焦转型升级 "手工+出版"融合发展

2016-06-08 15:52:14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 范燕莹  
视频加载中...

如何让科技类出版社的传统业务更具优势?如何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迈出坚实的步伐?在近日举办的科技类出版社转型升级管理创新座谈会上,来自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等20余家出版社的相关负责人就此展开探讨。

聚焦品牌特色

“手工+出版”融合发展

河南科技出版社近年来在保障图书主业稳步增长的同时,从资源融合思维出发,将情趣手工作为全社生活图书的主攻方向,开启了在手工产业与出版领域的转型探索。该社社长汪林中表示,选择并认定这一发展方向,源于深耕手工图书领域多年,让河南科技出版社积累了深厚资源。面对传统出版转型升级的激荡浪潮,在对中国创意手工市场进行详细而周密的调查后,以手工图书为依托,集中优势力量进行手工产业链的布局发展。

“源于图书的发展,又超越图书的局限,手工产业发展平台是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对出版转型、产业升级发展的重要探索。”汪林中说,以手工为核心元素,培训与材料创意销售结合、虚拟网络和实体体验相结合、手工艺术与创新教育相结合、点的布局与行业发展相结合,构建中国手工产业平台及良性发展生态,实现手工与出版的融合发展。

产品创新

是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

在会议上,中国版协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主任俸培宗表示,当下出版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转型升级,转型升级是当前出版工作的主要抓手。除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人才管理创新外,应该把产品创新当做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来抓。“思路可以学习、观念可以学习,但产品不能完全模仿。”在俸培宗看来,实践证明,固守传统出版肯定是不行的,科技社必须紧跟新的形势,根据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的要求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目标,进行大胆的调整,加大对产品结构的延伸和创新。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曾庆宇谈到,随着新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能够解决细分市场或者精准读者不好找的问题,它为新兴市场的专业服务提供一种可能。北京科技社的思路是,借助新技术的发展,试图将传统的图书出版业务模式向产业链的上下游进行拓展,涉及相关的教育培训、会展经济、行业交流、文化活动的组织。从图书出版转型到知识服务,在一个细分市场提供专业的知识服务,从而突破图书本身的限制。

数字化转型

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

出版转型有多个角度,数字出版也是包括科技类出版社在内的广大出版社积极探索的领域。在数字化转型当中,中国林业出版社有着自己独到的优势。据悉,仅2010年转企改制以后该社申请的国家级数字出版项目就多达20多项。用中国林业出版社社长金旻的话来概括就是“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成效显著。”在提升数字出版能力建设方面,如2013年开始实施的中央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项目目前已经通过验收;加快数字出版资源建设方面,从2014年开始实施的中国林业数字资源库正在建设之中。金旻介绍,除了此类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还有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国家主题出版和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共三大类项目支撑着中国林业出版社的数字出版工作。

“我们正在改变产品的生产方式,从主观选题到选定资源领域,建立品牌;从以国内资源为主转向国内与国外资源相结合;从完全依赖作者转向内容研发、内容平台建设相结合。”中国宇航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邓宁丰介绍,在中国宇航出版社的转型升级过程中,该社正在进行业务模式的重建,基于流程管理的运营平台、航天科技期刊平台、航天专业内容平台、航天科普平台在内的四大平台建设取得了成效。

中航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赵忠良和石油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家尧介绍了各自出版社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的成就,同时他们也谈道:“有的数字产品做出来以后感觉非常好,甚至是一种创新,但如何运营好,还没有太多的经验。另外,知识服务怎么实现赢利也是当下科技类出版社需要克服的一大难题。”(记者范燕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