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聚焦 > 正文

“VR+新闻”浪潮已经到来 行业发展尚处在爆发前夜

2016-05-12 14:59:42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 尹琨  
视频加载中...

自今年全国两会以来,“VR+新闻”这把火越烧越旺。4月26日,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30周年之际,网易原创团队推出VR故事《不要惊慌,没有辐射》。5月3日,封面传媒联合暴风魔镜集团打造VR资讯平台,并联合北京师范大学新闻学院打造“VR新闻实验室”。

与国内相比,国外的VR新闻起步更早,《纽约时报》去年10月便推出VR新闻移动客户端“NYT VR”,英国广播公司、美国广播公司、美联社等传统媒体机构也已经开始利用VR技术进行新闻报道。

不可否认的是,“VR+新闻”的浪潮已经到来。它带来了新闻叙事方式的改变,人们获取新闻方式的变革。不过,由于VR行业发展尚处在“初级阶段”,除了VR本身技术和体验存在的问题之外,VR新闻需要突破的瓶颈还有许多。

并非所有场景都适合VR

“VR在新闻中较为有价值的应用是发布会、会议、突发事件现场的报道。它会给用户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沈阳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VR新闻多是记者携带VR设备拍摄,未来的VR新闻应该是机器人、无人机携带VR设备“无死角”全景拍摄,带给用户真正的“第一视角”体验。

“VR新闻更适用于现场画面感强、视觉冲击力强的新闻报道,比如体育赛事、演唱会,甚至灾难性事件的报道,都可以采用VR技术,还原新闻现场。”封面传媒相关负责人的观点与沈阳相同。

还有一些发生在普通用户难以进入地方的场景,也较为适用VR,前文中提到的网易对切尔诺贝利事件现场的回访便是一个典型案例。“NYT VR”一段深入海底记录海豚、鲸鱼声音的VR视频也颇受用户欢迎。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赵子忠同样认为,并不是所有的场景都有必要使用VR进行报道。“那些体验感、现场感强,关注度高的重要新闻事件,特别是现场难以再复制的新闻事件更适合VR。”

与之相对的是,一些较为抽象的财经报道、普通的实事动态等新闻,受众更为在意的是弄清楚事件本身,对沉浸感没有过高要求,再使用VR反而会增加新闻单位的成本花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