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聚焦 > 正文

党的新闻工作 由“宣传”到“舆论”意味着什么?

2016-05-03 16:45:19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   
视频加载中...

过去,我们常说的是“党的新闻宣传工作”,而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主要新闻媒体负责人座谈会叫“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由“宣传”改为“舆论”意味着什么?

党的新闻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

这反映了我们党对时代变化的准确把握。我们知道,宣传是单向性地说服,其目的在于让接受者知晓某种信仰、某种观点或某项主张,并认同它、践行它。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工人运动不可能自发地产生马克思主义,必须由无产阶级先锋队把这种科学理论体系“从外面灌输进去”。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的过程中历来重视宣传,强调宣传,通过宣传反复向全国人民灌输共产主义信仰、社会主义道路和共同富裕理想。

如今,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们已经完成了革命的任务,我国已经从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工业化社会逐步进入信息化社会,正在从事改革大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时代变了,面临的挑战变了,党的新闻工作也必须适应新的形势,有所变化,有所调整。

对现实挑战的清醒判断

这反映了我们党对现实挑战的清醒判断。当前,在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道路上面临着哪些现实挑战呢?梳理现有文献材料可以发现,在理论上大致面临六大陷阱。其一是“修昔底德陷阱”,即当一个新的大国在崛起时,必然会挑战现存大国的权威,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挑战,于是战争就变得不可避免;其二是“中等收入陷阱”,即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如果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激化有可能滞阻整个国家的发展;其三是“塔西佗陷阱”,即当政府部门失去公信力后,无论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做的是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人们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令不行禁不止,权威尽失;其四是“周边安全陷阱”,我国是世界上邻国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周边地区民族宗教信仰错综复杂,各国间领土、资源及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权益之争相互交织,处理不好极易引发争端;其五是“颜色革命陷阱”,即西方一些国家出于意识形态的目的,对他国内政的干涉和对主权国家政权的颠覆;其六是“互联网络陷阱”,即一些西方国家以所谓“信息流通自由”为幌子,通过散布“历史虚无主义”否定一国的历史和传统,进而达到颠覆该国政府的目的。

这些挑战都实实在在地摆在正在崛起的中国的面前,考验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智慧,能否跨越这些陷阱,决定着我们能否成功实现“中国梦”。而在这些挑战中,“互联网络陷阱”的挑战是“最大变量”。

网络的迅速普及,以及基于其上的新兴传播产品的广泛应用,使得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传播者,每一个传播者与相应的传播产品相结合就可能成为一个媒体。这极大地拓宽了个人及各种社会组织的表达渠道,某些个体和团体的信息传播与意见表达可以更迅捷地广泛扩散,甚至具有超过传统媒体的传播力和表达力。一个微小的事件通过互联网的放大,就有可能成为现实中的一个影响巨大的事件,线上的风吹草动也可能影响到线下的社会稳定。因此,可以说,在互联网时代舆论已经成为政府决策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