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聚焦 > 正文

新闻学院要输出复合型人才 培养"跨专业+新闻"人才

2016-05-03 16:44:13  来源: 光明日报  作者: 刘云  
视频加载中...

新闻学院本科阶段“专业+新闻”培养模式存在不足

套用“互联网+”的提法,笔者以为复合型新闻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两种,即新闻专业本科阶段“(非新闻)专业(知识)+新闻”与研究生阶段的“跨专业(报考)+新闻”。

新闻专业本科阶段“专业+新闻”最早的尝试是1989年上海体育学院开办体育新闻专业,以上海体育学院为办学主体,引入复旦大学师资,培养了我国第一批体育新闻专业本科生。这种专业院校办新闻专业,后来为许多高校所尝试。

至于专门的新闻学院对“专业+新闻”的实验,最典型模式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自2012年开始实行的“2+2”新闻本科教学培养模式,即打破新闻类专业与经济、政治、法律等学科的学科界限,将四年制本科教学培养过程分成两个为时两年的阶段,第一阶段(第一、二学年)学习经济、政治、法律、社会等非新闻学专业课程,第二阶段(第三、四学年)开始学习新闻传播学专业课程,以培养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新闻人才。

但笔者以为新闻学院的这一培养模式有三点不足,其一是非新闻类的人文社科专业知识学习时间仅两年,且面面俱到,涉及人文社科多个领域,多而不专,学习深度与知识积累尚不够。其二,该模式用于培养人文社科领域的复合型新闻人才有一定作用,但此模式不太适用于培养科技领域的复合型新闻人才,因为理工科学习难度比文科大得多,即使让文科生去学最基础的理工科知识,他们也会感到学习难度很大,且难以深入。所以,尽管该模式培养的本科生也算是人文社科领域的复合型新闻人才,但恐怕只能算是初中级的复合型新闻人才。其三,在新闻专业本科教育阶段增设财经、法律、教育等非新闻专业内容,不仅需要资金大量投入,还需引进相关专业人才,但由于各方面条件所限,新闻系不大可能为非新闻专业科目增设大量课程和聘请大量专业老师,所以这种复合型新闻人才培养模式恐怕不具有普遍推广价值。

“跨专业+新闻”应是培养复合型新闻人才的主渠道

笔者以为要培养高层次即研究生层次的复合型新闻人才,“跨专业+新闻”模式最理想,即在本科阶段就读的是非新闻类人文社科或理工科专业,再跨专业报考新闻类专业研究生。由于这类跨专业报考学生在本科阶段已系统全面地学习了某门非新闻类专业知识,因此在研究生阶段就无须再去为学非新闻类知识而“补课”,只需专心攻读新闻学,做到本人专心,学校省心,这对两方都是不错的选择。

从这几年研究生就业状况来看,理工科专业研究生就业形势普遍较好,而文科专业研究生就业难度逐渐加大,这一方面是由于文科专业研究生过度扩招,培养规模过大,另一方面也与文科专业研究生招生中过度强调的“专业对口”有关。于是不少学生本科阶段学什么文科专业就“对口”报考什么文科专业的研究生,有相当多的文科专业研究生从本科到研究生阶段都学同一个专业,导致知识结构单一,社会需求有限,就业竞争力不强。因此,高校文科专业应注重多培养本科和研究生阶段所学专业不同的跨专业、复合型的文科研究生,“跨专业+新闻”模式应是培养高层次复合型新闻人才的主渠道。所以要适当压缩“对口”招收新闻专业本科生,应注重多招收一些跨专业(如财经、教育、法律等乃至理工科本科生)报考的“非对口”的新闻专业研究生,这样培养出的新闻专业研究生都精通一门非新闻的专业知识,他们只要在研究生阶段主要学习新闻专业知识,就会成为具有不同专业知识背景的复合型新闻人才,这才能及时满足媒体对这类人才的巨大需求。(刘云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制度经济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