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聚焦 > 正文

回归"本土化"布局"空窗期" 地方党报应“战”进行时

2016-03-02 15:31:38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 徐聪  
视频加载中...

回归地域特色

根据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将会是一个较长的过程。要实现媒体融合,除了积极应对,还必须转变观念,除了办报理念的转变,还要深化改革,要借鉴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完善人力资源、业务考评、渠道拓展等机制,尤其是行政改革要与之紧密配合,激发报刊社的市场主体活力,加快融合步伐,多业并举,多元发展,为整个媒体形态的转型升级提供更好的条件。

笔者认为,“稀缺性”是保障工具使用者在未来不至于迷失方向的指针。当信息过载时,注意力是稀缺资源,当工业化流水式生产普及时,手工原创性作品是稀缺资源。无论技术大潮如何变化,依赖于人们创意、灵感的行业不会受到太大影响,新技术只会让适应它的媒体更加如虎添翼。技术和内容是融合发展的两翼,两者需要有机结合、融合发展。

融合发展要克服短板。传统媒体的短板在于传播手段的时滞性,党报传播渠道要经过编辑、组版、印刷、发行等众多环节。要大力开发和引进适应新媒体传输的技术、符合新媒体表达的产品模式和满足新媒体传播的市场营销手段,用各种新技术为传统媒体插上起飞的翅膀。如用二维码深耕资讯,用微信强化互动,同时加强读者与媒体线上线下的互动。在拓展阅读模式方面,要充分使用各种关联的信息,为受众提供最关心的话题、最独到的内容、最具说服力的评论。在开发满足新媒体传播的市场营销手段方面,传统媒体必须更加强化针对性、大容量,分类科学、容易获取。

坚持立足本地,贴近基层。网络媒体在传播全球和全国性的新闻中,有着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但是,网络媒体特别是门户网站无法与城市报比拼本地新闻,一是因为甲地的读者对乙地的地方新闻不大感兴趣;二是地方新闻太多,某地的新闻在网上时常被其他海量的地方新闻所淹没,除了大的事件外,很难引起人们关注,网络传播的效果大打折扣;三是网络媒体暂时无法采集本地新闻。因此,越是本土的新闻越是独特的,越是别人难以复制的。面对网络的冲击,地方党报应有“更加地域化的内容关怀”,并“回归地域性媒体的本色”。

做对读者有用的新闻。本地化既是个空间概念,也是心理概念,还是生活概念,它不仅要求媒体多做与市民在地域上相关的本地新闻,还要做满足读者心理需要的本地新闻,做对读者生活有用的新闻。党报既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立场,又要从百姓的视角设置议题;既要有话语的主动权,又要有话语的吸引力。

保持主流媒体地位,需要党报提升新技术传播能力,拓展运用新技术传播平台的宽度、深度、公信度和包容度;需要党报了解网络生态,主动策划,利用新媒体平台打好“组合拳”;需要针对不同载体和不同受众,采取不同的传播策略、表现形式、叙事方法、语言风格,讲好故事,讲好网络话语。唯有如此,才能提高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才能提升宣传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才能巩固主流媒体地位。(徐聪作者系南阳日报社副总编辑)

原标题:回归“本土化” 布局“空窗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