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记协> 《福建新闻界》 > 正文
《福建新闻界》2015年度第10-11期
www.fjsen.com 2015-12-10 15:28:04 来源:福建记协 责任编辑:     我来说两句

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进行66年来的首次会面。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第一时间派出4名电视记者、2名广播记者组成采访小分队,前往新加坡报道两岸关系中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会面后的台湾方面记者会上,东南卫视记者叶青林作为唯一获得机会的大陆媒体人,提问马英九“未来两岸关系的新平台、新篇章是一幅什么样的图景?”马英九表示,这次会面“为两岸领导人的会面变成一个常态的平台踏出第一步”。这个回答表明了台湾方面对两岸领导人会面常态化的愿望,被全球媒体广为报道,美联社就发布了叶青林在提问现场的照片。

叶青林是东南卫视12年台海资讯品牌栏目《海峡新干线》的记者、主持人,作为2008年大陆首批赴台驻点的省级媒体记者,已经有8年的驻台采访经历,见证了许多两岸关系发展中的大事。正是福建新闻人在记录和推动两岸关系发展中做出的特殊贡献,使他获得了这次难得的采访机会,成为今年第十六个记者节前夕倍受关注的记者。现将叶青林采访手记刊发。期待我省广大新闻工作者在推动两岸交流合作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我以另一种方式“参与”历史

东南卫视记者、《海峡新干线》主播 叶青林

快速应对 有条不紊准备前往报道

11月4日凌晨,正在上海出差的我接到电话,速回福州,一定要争取到机会赴新加坡采访。在一个小时内,我取消了原定的工作计划,退酒店、改机票,和国台办确认能否前往报道,向新加坡大使馆咨询签证事宜,福州的同事开始做人员签证、报名材料的准备,上午10:00我到达浦东机场,在国台办的正式报名通知还没有出来之前,《海峡新干线》的前后方同事已经做好了所有采访前期的准备工作。一下飞机,台领导召集召开采访报道计划讨论会,各部门搜集资料、准备器材,按部就班进行。在大部分媒体还在紧张询问怎么办理赴新手续的时候,我们已经把签证材料送到新加坡大使馆指定的旅行社。

11月5日,我一边等签证消息,一边做报道计划,一边重新整理回顾7年来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的每一件大事,每一个节点的报道,梳理近几年来两岸领导人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每次重要讲话和文件。那感觉就像面对一场准备了7年的期末大考,进行最后的冲刺复习。在各方支持下,我顺利拿到了签证,几乎是大陆媒体记者里最早拿到签证的。

我通过东南卫视《扬帆走海丝》栏目组的编导联系到新加坡华人华社的几位热心人,意外得知第二天正好是新加坡福州会馆成立105周年,并且晚上有纪念活动。习近平总书记早年在福建工作期间出访新加坡之时还去过福州会馆,我意外抓到一条独家新闻。早反应、早行动、早准备,临考前的出发前夜,我睡得很踏实。

灵感不断 第一时间播发现场报道

11月6日当抵达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尽管几乎已经是第一批到达酒店的大陆记者,也知道台湾媒体在前一天进驻,但一到酒店看到里里外外架满了直播连线发射的“小锅”,大堂通道两边架着满满的摄像机,我还以为领导人提前到达了。原来,台湾所有的电视新闻媒体都倾巢出动了,台湾各大电视台的当家主播也都聚集在大堂。不管是研究两岸问题的学者或资深媒体人,或是双方代表团前期的工作人员经过都会被媒体追堵。当下,到达新加坡的第一条现场报道也产生了:“160多家媒体600多名记者齐聚新加坡,两岸领导人会面新闻战一触即发”在当晚七时顺利发出。紧接着我又赶往福州会馆采访庆祝大会,采访新加坡华人华侨尤其是福建乡亲对两岸领导人会面的反应。等我写完稿子,编完片子,已经是凌晨2:00。11月7日一大早,我睡了不到四个小时就醒了。早上7:30,我想到可以用海皇大厦和香格里拉大酒店将“汪辜会谈”和这次会面联系起来,于是胡乱吃了几口饭就和摄像直奔海皇大厦,顺利完成了现场评述。摄像师李晖充分运用完美的镜头表现,让这段评述可听又可看。做完这条新闻,又在中午新闻截稿前做了上午排队等安检进会场的电视新闻,然后加入到漫长的等待安检的队伍中。

抓准时机 获得大陆媒体唯一提问机会

7日中午12:30开始安检,安保极其严格,不允许派人排队、替人排队,想替换出去吃个午饭也不可能。不管平时在屏幕上有多么光鲜亮丽的主播、评论员、名嘴们都不顾形象,就着矿泉水,在拥挤的人群中啃着三明治。经过漫长等待,我终于挤进了会场。500多名记者挤在400多平方米的场地里,再加上摄影机、三脚架这些器材,国台办和台湾方面陆委会的工作人员轮番上场做柔性劝导,维护现场秩序。下午三时整,现场突然“咔嚓咔嚓”快门声大作,眼睛需要好几秒的适应才能看清新闻现场。当看到两位领导人紧紧握在一起的手,我突然有一种喉头发紧的感觉,眼睛也开始湿润。现在回想起那一刻,我依然心潮澎湃。长达一分多钟的握手后,两位领导人进入另外一个会面大厅,虽然受证件限制没法第一时间亲眼看到致辞的场景,但致辞全文很快就发布了。记者会在同一个场地举行,记者们又进入新一轮的卡位占座。这一次我占据了最有利地形,看到一叠椅子用推车推过来,没等工作人员动手,迅速搬下一个拉到中间预留五个位置的旁边放下,其他记者也纷纷效仿,第一排迅速被抢占,于是我抢到了全场最有利的第一排靠中间的位置。

台湾方面记者会,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亲自上台回答。担任记者会主持的马英九办公室发言人陈以信说,下一个问题,我们应该给大陆媒体机会,我听到后立刻举手。于是我获得这次大陆媒体记者唯一的提问机会。在被点到提问的一瞬间,我觉得第一个被点到提问的大陆记者,在记者会上应体现一下大陆主流媒体记者的高度和格调,临时调整原来预设的思路提问了“媒体都说这次会面具有里程碑意义,是开启两岸发展的新篇章,那么在您的印象里,未来的新篇章是什么样的?”。对我提出的问题,马先生的回答很诚恳,直接点出了未来两岸关系发展的新高度,就是要让领导人层面形成制度化的经常性的沟通,这回答也达到了我想把话题引回主题的目的。

从事涉台新闻报道整整十年,能够参与报道两岸关系发展里程碑意义的两岸领导人会面,每一个记者都备感荣幸。能够在记者会上面对面提问,比起见证者、记录者,我觉得稍稍多了点参与者的感觉,这一定会是我职业生涯里最难忘的时刻之一。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