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传媒动向 > 正文

评委告诉你:什么样的作品能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2015-11-24 09:51:26  来源: 中国记协网  作者: 周世康  
视频加载中...

编者按:面对每天层出不穷的新闻事件,什么是主流媒体应该追求的新闻价值?如何准确判断新近发生的事件是否为“大事”?好的新闻评论的标准是什么?什么样的报道能够感人肺腑?舆论监督类报道如何获得更好的社会效果?今天,我们请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评委、江苏省记协主席周世康,结合获奖作品案例,跟您聊一聊什么样的新闻作品能在评选中脱颖而出。

中国新闻奖是经中央批准设立的全国新闻作品最高奖,代表的是新闻媒体的最高业务水准,评选的是深度新闻、严肃新闻、精品新闻。在媒体融合发展、自媒体异军突起的今天,主流媒体新闻人要追求有速度的深度报道,可读可看可听、情理交融的严肃报道,逼真再现新闻事实的精品报道。

报道当下,报道前沿,报道能预见新趋势的事实

有远见的新闻是社会之需,也是媒体的立身之基。我们正处于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新闻媒体要重视的是孕育未来趋势、代表时代走向的新闻事件,更多地担当起瞭望者的责任。

本届获得一等奖的浙江电视台电视评论《“电商”与“店商”谁能争锋?》就是这类报道的代表。

2014年,杭州四家大型实体百货接连倒闭,与此同时,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电商”却风生水起。“电商”与“店商”何以争锋?争锋的实质是什么?发展的趋势是什么?它给当下的启示又是什么?记者带着这些疑问和思考深入万达等大型实体百货与阿里巴巴等大型电商企业进行采访,并利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召开的契机,采访到了国内外众多互联网大咖,同时还深入企业、市场、农村,探寻电商为浙江经济带来的深刻变化。评论最后的结论是,互联网经济发展是未来大方向,“电商”“店商”一面争锋,一面将走向融合。后来形势的发展,证明该报道思想敏锐,立论正确。今年9月份媒体报道了万达与苏宁云商的合作,苏宁云商进入万达广场,线上与线下联成一体、共同打拼。这说明浙江台的评论对趋势揭示得准确。

全面客观,选材典型精准,表达力求创新

对于可预见的重大新闻,媒体可以提前策划,组织报道。但面对那些不可能预测到的突发事件,如何准确把握新闻价值、增强报道的影响力?

这次获一等奖的新华社《“呼格案再审”系列报道》能给人启发。从2005年起,新华社记者就关注并追踪该案的进展。2014年,在得知内蒙古法院将启动重审时,新华社就将其作为重大新闻事件对待。因为,启动重审的时间在十八届四中全会闭幕不久,对该案的重审是在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国和全面深化司法改革大背景下进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该案重审是错案必纠、正义必到、法治必胜的典型样本,对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而且,呼格案是社会长期关注的案件,公众关切,舆情聚焦,已在历史上留下了印痕。重审启动,媒体有责任呈现完整的新闻记录。

这组报道有三大特点。一是时效快。新华社记者较早掌握了再审信息,提前对新闻当事人进行了采访,并做了充分的外围采访,待到法院宣布重审信息时,记者在第一时间发出了报道。二是重要内容独家呈现,具有权威性。记者采访了多名与此案相关联的业内人士,并且捕捉到了多个独家的现场画面。尤其是对多个不实信息进行了及时辟谣,给社会印象深刻,体现了新华社权威发布作用。三是采访扎实,细节感人。这组稿件描述的现场情景交融,场面、人物细节刻画生动,同时追根溯源,梳理再审难点和昭雪因素,笔触细腻、震撼人心,富有人文情怀。

以报道引领社会、警醒社会、影响社会为价值追求

这次湖南电视台系列报道《绝对忠诚》高票获得一等奖。报道讲述了28位人民科学家“现代版”精忠报国的感人故事。报道组在确定人物选题时,提出了三条标准:一要是常年在艰苦环境中忘我奉献的人,二要是承担着国家重要使命的人,三要是很少为人知晓的人。按照这三条标准最终确定的报道主人公是:坚守沙漠、冰山、海洋、田野和森林的生态守护神,坚守边远基地的航天、能源、太空的军事专家,因为他们像“钉子”一样钉在祖国的海角天涯,像“赤子”一样信仰着科学救国。《绝对忠诚》感动了亿万观众和网友,节目视频在网络社区阅读量超过3亿人次。人民日报连发四篇评论员文章为“人民科学家”点赞。这组报道告诉我们:这些在攸关国家前途命运领域作出重大贡献的国之栋梁,是社会标杆式的新闻人物,他们的理念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媒体必须关注并且浓墨重彩地突出报道。

  点击观看↑↑↑

评论是媒体的灵魂。新闻评论不能仅是表态、宣示,要有直抵本质的能力,对话公众的能力,凝聚共识的能力和引领舆论的能力。这次有篇观点新锐的好评论,是黑龙江电台的《“藏粮于土”箭在弦上》,获一等奖。2014年,中国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但评论尖锐指出,在增长背后,各地耕地总面积、高质量耕地和人均耕地面积逐年下降,中国农业远未摆脱粗放式生产模式,高增产背后是资源的高消耗。评论通过粮食产量增与优质土地减的强烈反差,指出国家粮食安全生产正遭受严重威胁,呼吁国家尽快调整战略,由“囤粮于仓”转型为“藏粮于土”。整篇评论分析透彻,论证有力,立意深远,使人警醒。

以情感为基调,做出温暖的、闪耀人性光辉的报道

在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矛盾升级的社会背景下,北京电视台专题《无影灯下的生死博弈》,真实记录了发生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手术室里的故事。报道既感人至深又立意深远:揭示了宝贵的生命十分脆弱,刻画了医务工作者珍视生命、救死扶伤的精神以及医学的困境。更深一层的是,以往的医疗报道通常关注病人如何获救,但这个节目却罕见地报道了病人去世后的感人故事。这一报道从中央到群众反映都很好,被评为一等奖。

这个栏目制作团队里有5名“妈妈”记者,孩子都不满一岁。这些妈妈们跟随整个团队在医院24小时蹲点,整整一个月,拍摄总素材时长高达3000分钟,编辑比高达100:1。在做这期节目时,记者真正做到与患者家属生命相连,不眠不休地在手术室门口陪伴家属渡过了生命中最艰难的48小时,蠃得了患者和医生的高度信任,因此才有了这则感人肺腑的报道。

有锋芒,剑指危害社会的恶行,批评影响发展的歪风

上海广播电视台的电视专题《食品工厂的“黑洞”》,揭露了上海福喜公司长期使用过期原料制作食品。节目播出后,上海食药监、公安等部门立即成立联合专案组,在全国范围内彻查有关问题食品的流向。今年4月,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表决通过,全国人大法工委此前表示,福喜事件对《食品安全法》的修订很有启发。一个舆论监督类节目为什么获得这么好的社会效果?其中有两点值得借鉴。一是选题。食品安全始终是百姓关注的热点话题,食品安全监管是中国政府近几年着力推进的改革领域,《食品工厂的“黑洞”》正击中群众与政府共同的聚焦点。二是专题调查缜密,叙述客观。在调查过程中,记者严格遵守了新闻界公认的隐蔽式采访规范,以严谨客观的态度,忠实记录下观察到的事物,没有进行诱导式的采访。报道叙述语言平实,客观公正,所列举的新闻事实都有相关证据进行交叉验证,用事实说话,没有刻意渲染。

这类内容的好作品还有不少,如武汉广播电视台的《电视问政问作风》,内蒙古电视台的《住在涵洞为讨薪》,江西日报的《项目审批“长征”698天泰豪动漫变“动慢”》等,都是值得一看一读的佳作。(周世康)